在TFT-LCD液晶显示时代,台湾没有太多技术上和专利上的主导权。不过在迈向软性电子和显示技术的新世代,台湾有很多契机可以掌握。特别是工研院,目前在软性电子和显示材料与制程技术上,正不断日新月异,扮演着相当关键的先锋角色。
在今日举办的软性显示与电子技术交流会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工研院在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距离量产化阶段的距离正逐步缩小当中,从一个指针性的变化可以看得出来。前几年工研院初期在推广软性电子和显示技术时,几乎都是相关院内单位的成果发表,很少有业界厂商代表出席参与。不过在这次交流会中,包括华硕技术长吴钦智、明基移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李重仪、汉王董事长特助张磊、元太副技术长张永升、高通光电营运副总经理周志豪等显示技术和系统应用具代表性的业界人士,也愿意出席交流会分享经验。某种程度上就象征了工研院在软性电子和显示领域的先进研发技术成果,已经获得相关业界的认可,同时也清楚反映出在此领域,工研院已具备一定的号召力。
提升软性塑料基板材料的整合能力、强化R2R和印刷制程技术、巩固结合软性、反射式和双稳态特性的胆固醇(ChLCD)电子纸技术优势;并且进一步发展多用途软性基板显示技术和电湿润(EWD)显示技术、并扩展多元化应用面向,正是工研院在软性电子与显示领域主要的推动方向。整体目标上,是藉由彩色化和动态化,提升软性显示影像表现能力;促成轻量化和软性化,与TFT-LCD面板产品明显区隔;透过材料结构、制程和良率,来大幅降低软性电子与显示产品的生产成本,加速推动商业化进程。
在反射式兼顾双稳态特性的彩色化软性显示技术部份,工研院的胆固醇和电湿润技术已有进一步的突破。工研院的单层胆固醇彩色显示技术采用TFT液晶制程,应用既有真空分道注入(Pixelized Vacuum Filling;PVF)技术,将红蓝绿三种胆固醇液晶填入同一层画素中,这样的单层彩色化结构可减少材料与制程的复杂度,目前已可应用在电子阅读器领域。
现在工研院所开发的单层胆固醇彩色显示技术,可支持的换页速度已超过每秒30图幅(30 frame/s),达到TFT液晶显示的水平;除此之外,色坐标面积已经可超过60% NTSC,分辨率也大于100 ppi,反射率更可超过30%以上。在开发大面积胆固醇软性电子纸材料相对应的制程设备部份,工研院也进一步整合完备了包括雷射扫描、ITO图案检测、涂布制程设备、NP喷墨设备、网印制程设备和抗眩膜滚压设备等,预计到2012年3月,工研院将可公布大面积胆固醇软性电子纸面板样品。
至于在多用途软性基础显示技术部份,工研院以整合塑料基板、晶体管背板、阻水气层和软性触控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玻璃AMOLED、软性AMOLED、软性主动式电泳显示和软性电容式触控薄膜。这是有效利用既有的4代或5代玻璃面板产能,结合新的涂布式软性基板技术,来开发各类软性组件。涂布型基板技术在多层对位上较为精准,也没有残胶问题,更可以耐受较高温的TFT制程。藉由玻璃量产制程,软性薄膜和显示器耐受高温也可达摄氏250度~300度左右。
现在工研院可制作出6吋可挠式AMOLED面板,在阻气基板光学和阻气性、搭配PSA 胶封装和其他封装结构,可显著提升良率,后亮度衰减幅度也降到25%左右。目前6吋的软性TFT基板制程技术已经技转给友达,而工研院也与义隆电子密切合作,结合义隆的触控IC设计,开发出6吋整合投射电容触控面板和AMOLED主动显示的软性薄膜样品。值得注意的是,以此多用途软性基板技术为基础,工研院也进一步开发出可挠式太阳能面板样品。
一步一脚印,每一步都不是侥幸。工研院在软性显示技术上不仅默默耕耘,也积极整合各方力量,主动地为软性显示技术找寻更多元化应用的发展空间与想象。从以往较为被动的技转角色,转型成为主动积极媒合软性显示产业供应链的推手。从今日万头钻动的盛况来看,在软性显示和电子这块领域,工研院可以在笑泪中期待迎接丰收的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