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Gartner点名三大趋势未来十年将引领数位经济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7年08月21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9599】

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最新2017年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报告(Hype Cycle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7),该报告披露未来十年将由人工智慧、透明沉浸式体验与数位平台等三大趋势带领企业在数位经济时代下茁壮成长。Gartner表示,这些趋势将以无与伦比的智慧功能,打造深层的全新体验,并提供能使企业组织与新型商业型态连结的平台。

Gartner发布2017年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报告,点名三大趋势将带领数位商业迈入下一个十年。
Gartner发布2017年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报告,点名三大趋势将带领数位商业迈入下一个十年。

Gartner研究总监Mike J. Walker表示,致力於技术创新的企业架构师一定要评估这些高阶趋势与特殊技术,以及这些趋势对自家企业的潜在影响。除此之外,这些趋势也为企业架构师协助资深业务及IT主管提供一个重要的机会,打造准备就绪(signature-ready)的可行方案与检视成效的项目,以指引投资决策的方向,应对数位商业所带来的商机与威胁。

Gartner进一步分析,藉由庞大的运算能力、近??无限的资料量,加上深度神经网路领域的空前进展,人工智慧技术将成为未来十年最具突破性创新力的技术类别;这将使具备人工智慧技术的企业组织能利用资料适应新的状况,进而解决无前例可循的问题。

Gartner建议,期??在人工智慧领域寻求发展机会的企业,应评估包含深度学习、深度强化学习、通用人工智慧、自动驾驶、认知运算、商用无人飞行载具(又称无人机) 、对话式使用者介面、企业知识分类与知识本体管理、机器学习、智慧尘、智慧机器人与智慧办公室等层面的技术。

而科技将会持续以人为本,甚至连人、企业与物件之间的关系都会透明化。随着技术的发展,工作场所、家庭以及与企业和其他人的互动变得更具适应力且更流畅,三者的关系也将逐渐密不可分。

在此领域中,值得考量的重要技术包括:4D列印、扩增实境、脑机介面、连网家庭、人类机能增进、奈米碳管电子、虚拟实境与三维立体显示。

在数位平台趋势方面,Gartner表示,新兴技术需要革新相关的基础条件,以提供所需的大量数据、先进的运算能力,以及无所不在的生态系统。从分区式的技术架构转换到生态系平台,就能为全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并在人类与科技之间搭起桥梁。

在此趋势下,企业必须追踪的关键平台技术则包括5G、数位分身、边缘运算、区块链、物联网平台、神经型态硬体、量子运算、无伺服器平台即服务以及软体定义安全。

Walker进一步指出,当同时检视这些主题时,可以看到透明沉浸式体验,如智慧办公室、连网家庭、扩增实境、虚拟实境以及快速成长的脑机介面,这些以人为本的技术,正逐渐沿着新兴技术发展周期,成为带动其他趋势成长的前瞻技术。

与人工智慧相关的新兴技术,正快速依循着新兴技术发展周期爬升。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及认知运算等技术刚度过高峰期,这显示它们正是推动透明沉浸式体验技术的主要发展动力。

最後,数位平台正在发展周期中迅速攀升,代表推出可驱动未来的基础平台是可行的IT新模式。而量子运算(在科技创新促动期攀升中)与区块链(已越过高峰)等技术,势必将在未来五到十年造成最具革命性的影响。

这些趋势说明了企业组织越能让科技成为员工、合作夥伴及顾客体验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便越能以新颖且动态的方式将生态系与平台连结。

關鍵字: 人工智能  沉浸式体验  数位平台  物联网 
相关新闻
AI需求大爆发 2025全球晶片市场规模将突破6900亿美元
爱德万测试:AI与HPC持续驱动半导体测试成长 加速拓展类比测试领域
2024智慧创新跨域竞赛成果出炉 由虚实居家乐高体验游戏夺冠
中国生成式 AI 投资热潮 五年内复合年增长率达 86%
技专校院大秀跨域研发能量 促台湾百工百业蓬勃发展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智慧建筑的新力量:从智能化到绿色永续
» 5G支援ESG永续智造
» CTIMES编辑群解析2025趋势
» MIC所长洪春晖看2025年产业趋势
» 驱动高速时代核心技术 PCIe迈向高速智慧新未来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K2QKWMISTACUKN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