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因為台灣出口連續長黑,又有中國大陸宣佈啟動反傾銷調查,讓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甚囂塵上,唯恐對產業出口雪上加霜。雖然依我方一貫說法,是ECFA早收清單貨品占台灣出口金額與GDP不高、或業者已入當地布局,致影響有限。
|
由於ECFA及其早期收獲清單已與世貿組織(WTO)認定為過渡性安排不合,未來只要兩岸任一方通知WTO就會失效,也讓ECFA早收清單常被譏為「起了大早,卻趕不上晚集」。 |
然而,目前兩岸占出口主力的半導體和電子零組件產業,其實早已受惠於ITA協定而零關稅,應無置喙餘地;完整的ECFA,還包含了投資協議與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後者一旦從如今「名存實亡」的現狀到「壽終正寢」。真正會受重傷的,還是近年來早已陷入無薪假循環的石化、機械、金屬加工等傳統中小企業,更關心的是能否在明年二月來臨的春節過個好年?
由於ECFA及其早期收獲清單至今無法在10年的慣例期限內,完成90%以上的進出口貨物零關稅,已與世貿組織(WTO)認定為邁向全面自由貿易的過渡性安排不合,未來只要兩岸任一方通知WTO就會失效,也讓ECFA早收清單常被譏為「起了大早,卻趕不上晚集」。
大陸商務部更在今年4月12日,宣布自即日起針對台灣長期片面禁止大陸2,455項以上(20%)農工產品進口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今已初步認定為不符WTO、ECFA等相關規定,並將調查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未來將依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除立即衝擊總統大選,也代表大陸單方面讓利的時代已經結束,恐影響2月農曆春節傳統出口淡季,卻是消費市場旺季的景氣;從長遠來看,也不利於台灣未來申請加入CPTTP、RCEP等貿易組織談判。
目前除了台灣機械工業公會(TAMI)理事長魏燦文對業者信心喊話強調:「大陸商務部當前對台灣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尚未包括機械設備,期望業者要有信心,不要自亂陣腳。」同時呼籲業者加速推動產品差異化,並從智慧製造方面著手,等到景氣好轉,業績很快會上來。
卻也有工具機業者指出,即使疫情期間台灣工具機銷往大陸比例連年下降,2023年前3季出口值降至5.07億美元,年減幅13.3%;出口比重從昔日超過30%,降至25.6%,卻仍超過銷往美國的2.88億美元,大陸依舊是台灣工具機最大出口市場。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TMBA)理事長陳伯佳更建請政府儘速洽簽FTA、加入CPTPP,以協助業者爭取關稅優惠;同時基於兩岸往來頻繁的洽公活動與參展需求,呼籲政府適時放寬大陸商務人士來台申請。
否則,如目前已有台中精機、亞崴、程泰、東台、友嘉、福裕與上銀等,在大陸設廠的整機與零組件大廠為了生存,紛紛提高大陸廠產能,或降價1成以上搶單,將持續衝擊整體產業生態。如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文恒便表示,上銀蘇州廠未來也不排除將部分產品轉移至大陸生產、區隔產品線,就近服務客戶且降低衝擊。但他仍強調:「除了ECFA之外,台灣其實對與他國的關稅協議也都比較使不上力,業界還是希望能維持關稅減免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