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VCSEL)技術為許多高階手持式裝置與設備的重要元件,2021年相關VCSEL總產值為18.42億美元,在需求大幅提升下,預計2025年總產值將上看23億美元。
|
/news/2023/03/09/1224095220S.jpg |
VCSEL具備高穿透率、高反射率、高可變性和低電場效應,而在輸出功率、轉換效率與光束品質等方面均優於既有的LED,並且擁有更高的穩定性,已成為應用於高階光學元件、生物醫學檢測和光子晶體技術的重要設備。工研院與美國Ganvix公司繼2022年成功開發第一階段藍光VCSEL元件,今年雙方將進一步研發更高效能、低功耗的綠光VCSEL,未來可望在AR元宇宙、高階感測、雷射探測與測距(LiDAR)等領域中,加速無線網路和光學傳輸系統速度,以低功耗提供具高度可靠性和可重複性的技術,為臺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商機。
為了搶占電光學領域的先機,擁有先進奈米多孔VCSEL核心技術的Ganvix結合工研院研發能力,研發藍光VCSEL元件,除了可有效控制紫外線或藍綠色可見光波長的光,將能夠為VCSEL在紅外光譜中運行提供更多應用與更高效發光產品,進一步發展照明、醫療和工業應用等更多新型態的光學產品。
工研院電光系統所所長張世杰指出,藍綠光VCSEL的成熟,將讓應用領域更上一層樓,開拓更多元的應用可能性。為了加快藍綠光VCSEL元件上市時間,工研院將繼續運用光電元件製造方面的研發能量,協助Ganvix製造高性能、低成本GaN VCSEL元件,未來可望進入數十億美元的全球市場,攜手臺灣產業跨足包括雷射探測與測距、雷射顯示應用等高階感測應用與元宇宙市場應用。
Ganvix首席執行官John Fijol則表示,看準工研院在電子光學領域的前瞻研發技術與能量,因此在2021年就深入研發創新技術,未來將持續與工研院合作加速新型雷射元件商業化的進程,期待提升VCSEL元件商品化與產業化的速度。
工研院為下世代產業發展提出2030智慧化致能技術,加速讓各式創新應用發展出現更多元的可能性,未來將持續投入以智慧化致能技術在元宇宙、高階感測等應用領發展,搶攻下世代新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