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電子資訊產業必須走出一條路,而開放性的Android或許提供了一個更自主的平台,Ctimes於5月2日的專題論壇邀請了Symbio技術長劉俊賢、Opera 中國手機瀏覽器首席架構師羅志宇、Formosa Micro Ventures合夥人盧育聖、北科大學資工系梁文耀與Moko365創辦人陳俊宏,一起從「Android in Taiwan:Link All Together」的角度討論台灣的下一步。
台灣過去以硬體的生產製造見卓,陳俊宏說:「風水本來就會輪流轉,但目前硬體業並非就此喪失價值,只是從第一變成第二。」他表示,台灣硬體鏈仍然有優勢,但解決之道不在於從硬體業轉到軟體業,而是把持住自己就有的優勢再去建立新的價值才最重要;劉俊賢也指出,面對Android開放模式六個月更新一期,Model整個改變了,系統硬體商確實永遠追不上,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下到上,從整個產業面去解決。
至於台灣如何發展熱門應用,盧育聖表示:「App以小搏大,台灣確實有機會,但野心決不能太大。」他解釋,小開發者資源小,沒有辦法大量鋪通路、做行銷,App Store的發達,就是機會。因此,App要熱門,重點在於「想法要對」,要寫就寫英文版本,「熱門」才有可能發生,真正的戰略即為靈感,而不是複製、抄襲。其二,App要長久,「服務」要做到位,才是長久的成功模式。
劉俊賢認為App的成功,很多時候是經驗下的結果,他認為創意很多時候只是靈光一閃,使用者選擇App的時候,在乎的是遊戲是否好玩、工具是否有用,問題是否被解決,在此之際,面對同樣類型、功能的App,會成功的通常是那一個靈光一閃,最閃亮的那一個才會成功。因此,做到「閃到讓人看不見」才是App成功的關鍵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