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的資料指出,由於自2010年,Nissan Leaf與GM Volt電動車問世,創造了動力電池的初期市場,2012年,全球車商大舉推出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BEV(純電動車)車款,PHEV車型有Mitsubishi outlander、Ford c-max energi、Toyota prius plug-in與Honda Accord PHEV等,BEV則有Ford focus EV、Honda Fit EV、Renault Fluence Z.E.等,快速拉升鋰電池市場規模,預期到2015年,BEV鋰電池市場規模將成長至27億美元,PHEV 鋰電池市場9億美元,HEV(混合動力車)所用的鋰電池與鎳氫電池分別為7億與15.5億美元。
|
不同型式電動車,電池應用與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富士Chimera總研,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整理) BigPic:741x419 |
電池芯廠商的競爭分析
在國際鋰電池芯的競爭態勢方面,LG以44%的市占取得第一,其次是AESC的31%、Lithium Energy Japan的8.3%與TOSHIBA的7%,前四大廠商佔據90%以上的市場,形成寡占的競爭格局。
LG Chem的競爭優勢在於電池產能具備規模經濟,成本最低,據傳售價約落在300美元/kwh,極具競爭力。LG的供貨對象相當廣泛,目前已經對GM、Hyundai Kia、Volvo、Ford、Renault 等十家以上的車廠供貨,其中較為熱賣的車款有GM Volt。同時,LG的一貫化的電池芯、模組、封裝(系統)之研發生產體制也是競爭優勢之一。
AESC 則是Nissan 的子公司, Lithium Energy Japan則是Mitsubishi i-MiEV的供應商,兩者受惠Nissan leaf與i-MiEV全球銷量熱銷接近3萬輛,進而建立起電池芯的規模經濟。TOSHIBA則是於2012年初開始供貨給Mitsubishi i-MiEV與Honda Fit EV,儘管起步較慢,但具高儲能與低衰竭特性的SCIB電池,吸引越來越多廠商注意,預計2012年後的市占應會攀高一些。
鋰電池的技術朝向低成本、高能量與高功率
電動車動力電池價格偏高,導致銷售困難,現階段而言,各個鋰電池廠商都極力發展低成本電池,預期電動車電池需低於整車成本的四分之一,市場才能得以順利發展。
提高電池芯的與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同樣為重要發展方向。高功率密度的電池芯可有效提升車輛動力,這類電池適用於混合動力車,僅需短時間的高功率輸出;高能量密度的電池芯則有助延長電動車續航力,特別適用於純電動車,需要較高的續航力,但對於電池功率較不要求;而兼具高密度與高能量的電池芯則適用於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因為這類車款必須兼具高性能與高續航力。
鋰電池量產技術待突破
電動車動力鋰電池在車廠大量推出新電動車款後,市場預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而鋰電池廠商若想在此搶得一席之地,必須得有自己的競爭利基,如LG的一貫化生產模式加上規模經濟、TOSHIBA的SCiB電池技術,或者是與大車廠緊密合作,鞏固下游需求確保經濟規模,如AESC或Lithium Energy Japan。
目前鋰電池的趨勢在於低價化、高能量與高功率密度,低價化程度取決規模量產與製程良率;高能量與高功率密度,則需靠電池材料技術突破取得,例如固溶體類正極材料、改良的隔離膜或是Si負極材料等,不過這些技術仍處於研發階段,尚未進入量產。(資料提供:ARTC車輛研究測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