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的話題相當火熱,除了MCU與網通晶片等業者紛紛大舉進軍的當下,其儲存元件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結,其中富士通半導體以FRAM(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投入物聯網應用,有著不少的著墨。
|
富士通半導體資深產品工程師謝京樺(攝影:姚嘉洋) |
富士通半導體資深產品工程師謝京樺表示,事實上,富士通半導體所瞄準的實際應用,偏重在工廠自動化、智慧電網與醫療電子為主。回溯FRAM的發展歷程,自1999年由富士通半導體開始量產後到現在,已經有15年的時間,在該市場幾經變動後,富士通半導體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從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全由自己內部完成的IDM(整合元件製造)業者。
謝京樺談到,FRAM不論是在讀寫次數、速度、低功耗、資料存儲與可靠度等,都比其他種類的非揮發性記憶體如EEPROM等,來得優秀許多。她舉例,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系統是需要依靠電池供電,如果是在導入FRAM的情況下,就可以免除電池導入的設計,除了縮小體積與省去維護成本外,更進一步地說,這更可以符合綠色製造的潮流,這種概念已經開始在歐美發酵,相信這股風潮也會吹向亞洲市場。
「試想一個問題,如果在生產流程上的每個環結都能提升效率或是減少一秒的時間,那整個工廠的運作效率或是省下的時間會有多驚人?」謝京樺說。
不過,謝京樺也坦言,目前富士通半導體還是將目標鎖定在RFID可以涵蓋的應用範圍,前面所提到的工廠生產流程即是一例外,像是醫療器材的使用與後期追蹤管理與車用後裝市場的胎壓感測器,也會是FRAM所能發揮的舞台。
另一方面,由於物聯網終端應用,大多還是需要MCU與外掛記憶體搭配,才能完成系統設計,而MCU大廠TI(德州儀器)推出內建FRAM的MCU已有不短的時間,這是否對富士通半導體本身有競爭上的影響?謝京樺不諱言,考量到功耗問題,在智慧電錶這類的市場的確會有不小的壓力,但在工控領域上,考量到系統整體的可靠度,其系統設計思維,採取分離式的設計還是會比較保險,畢竟MCU無法運作,FRAM的資料還能安全無虞。
謝京樺強調,目前FRAM在容量最大維持在4Mbit左右,應是相對理想的範圍,除了特殊應用領域需要再將容量提高外,一般來說會有價格與實務上的考量,像是NFC(近場通訊)應用所需要的容量可能就相對大了許多,但這並非是富士通鎖定的市場,長期來看,富士通在產品規劃上,會致力於讀寫次數的增加與功耗降低兩大面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