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評析]Intel會投入開放硬體運動?
 

【CTIMES/SmartAuto 姚嘉洋 報導】   2013年08月12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463】

開放硬體運動源自於Linux的開放源始碼的概念,希望能透過極為低廉的硬體成本,再搭配不同的模組,再利用自已的創意,寫成程式碼後燒錄進系統,以讓自已的創意能在最低成本的情況下來讓自已的創意發揮到極限。甚至進一步能讓自已的創意商業化,以形成一個正向的商業循環。而在國內一般的報章雜誌或是產業媒體,其實不難發現這類的報導相對較少。主要的理由在於台灣的主流媒體仍然以財經相關的面向報導居多。

ARM在某程度上已經搶佔開放硬體市場先機(圖:Open Hardware Summit) BigPic:557x308
ARM在某程度上已經搶佔開放硬體市場先機(圖:Open Hardware Summit) BigPic:557x308

如果簡單看一下這些投入開放硬體的業者們,大多都是MCU業者居多,微處理器業者反而較少,相對知名的,國內以威盛較為積極,國外則以是博通為其代表。再深入一點來看,其實也發現絕大多數的晶片業者是屬於ARM陣營,從ARM過去一直以來就在強調「生態系統」與「開放」的市場策略,也不難推敲出,在開放硬體運動這波風潮之中,ARM在某程度上已經搶佔市場先機。

而我們再看看英特爾本身,撇開行動裝置不談,英特爾在PC領域的確可以呼風喚雨,但綜觀而言,全球PC市場早已是積弱不振,在供應鏈的部份也已經陷入殺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儘管英特爾仍然能維持一定的獲利能力,但為了追求企業成長,行動運算裝置這種擁有龐大市場的產業,絕對是英特爾的首選目標。

但英特爾是否也會投入開放硬體運動?至少在短時間內是不會的,原因在於這個運動,目前在台灣並沒有形成一股大家爭相投入的風潮,依照台灣的IT產業的狀況,英特爾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實質影響力來看,台灣大多的業者思維,還是偏重:「量大的市場」但開放硬體運動,則是在各種不同的應用市場來尋求市場差異化,以獲得極大利潤,量雖少,但毛利率相對較高,這也不失為另一種市場策略。另一方面,英特爾的思維,一向是以賣方市場為主,斷不可能用極低的價格來提供參考設計板來來滿足一般工程師的設計創意。

然而,英特爾沒有創意思維嗎?這種說法也不完全對,英特爾曾經就與NI有合作過,透過英特爾的處理器與NI的LabVIEW軟體與硬體模組,來設計出一個智慧型的乒乓球打擊系統,在當時也有公開展示讓許多人參觀。

我們應該可以這樣解讀:開放硬體運動可以說是產業界的自發性行為,雖然也有營利的成份在裡面,這也包含了工程師的「自我實現」的思想。

但對英特爾而言,該公司雖然也投入了不少資源在學術研究領域,但畢竟開放硬體所涵蓋的應用範圍太廣,英特爾當然無法全部通吃。反觀ARM陣營,不僅擁有許多晶片業者的支持,加上晶片價格如此的低廉,又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設計彈性,當然會受到許多工程師們的青睞。

但長期來說,英特爾會加入嗎?也許,等到開放硬體運動真的成為全球不可避免的浪潮後,英特爾才會下定決心投入吧?

關鍵字: 開放硬體  PC  MCU  Intel(英代爾, 英特爾ARM 
相關新聞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瑞薩與Nidec共同開發8合1的E-Axle PoC系統為電動車提升高階整合
松下汽車系統與Arm合作標準化軟體定義車輛 加快開發週期
恩智浦提供即用型軟體工具 跨處理器擴展邊緣AI功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CY Yao發言於2013.08.13 09:56:59 AM
其實許多半導體大廠多少都會支持學術研究或是創意發想這類的工作,所以英特爾或是Broadcom這種一線大廠 會有相關的投入其實不意外。 只是每家大廠的資源有限,看到的東西也不太一樣。 就我所知,Broadcom的Raspberry Pi當初發展的用意之一,就是要促進學術發展。 想不到誤打誤撞,成了開放硬體的主流,這也許是Broadcom意料不到的事~
Oven Ou發言於2013.08.12 10:30:52 PM
在商言商,硬體廠商"看清"開放硬體的"商機"後才投入市場,本是無可厚非之事,但"開放硬體"市場的遊戲規劃,恐怕並非如此。 看看Raspberry Pi和Arduino,其背後的核心MCU分別來自Broadcom和Atmel,但這兩家對這件事,都低調的很,將光芒讓給真正推動的基金會。由此可知開放硬體的成功與否,其實在於心態:真正支持開放社群的承諾! 有趣的是,Broadcom會支持開放硬體,倒是蠻令人玩味的事,因為這家公司一向是前述"看清市場"再下手,並要一下站市場龍頭的個性。如今看來,似乎是轉了個性子。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揮別製程物理極限 半導體異質整合的創新與機遇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T388Q1YSTACUKW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