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物聯網(IoT)的崛起,有越來越多科技化的元素加入醫療領域中。為了讓此類的醫療大數據不再只產生於醫療院所中,許多廠商開始將專業的醫療檢測器材微型、無線,以及聯網化,讓病患可將此類檢測器材帶回家隨時檢測身體狀態,以突破過往醫療大數據只有在醫院場域中才能收集的情況。
|
麗臺科技產品經理周歆凱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穿戴式產品的演進自醫院到居家,而後再變為個人化產品,此類大數據即可滿足精準醫療的需求,更可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準確的診斷。 |
物聯網帶來了一波大數據(Big Data)的需求,即便是醫療領域對於資訊收集的需求也節節上升,而穿戴式裝置正好可滿足此一需求;但事實上,此類設備早已發展許久,但是到了近年來的需求才日漸旺盛,其原因在於過去大部分討論的都是步數、運動量,以及睡眠等生理監測的健康手環/錶,其只可提供健康類訊號,並且此類產品定位為「玩具」。倘若是欲給醫師或是專業護理人員加以判斷的資訊,當屬醫療大數據。
「醫療大數據又可分為院內與院外產生之別。」麗臺科技產品經理周歆凱表示,院內所產生的資料便是以往認知的病歷,其是透過傳統醫療器材檢測,或是醫生跟病人互動間的主訴及病人回應等所產生的紀錄,此一情況只有在院內方會發生。
舉例來說,過往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血壓計,病患若是欲量測血壓必須至醫療院所才可量得,三個月回診一次才能量得一次血壓數據,然而現在此類設備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居家常備裝置;透過手寫紀錄,隨著下一次的回診再交由醫師判斷。未來血壓計也可能將搭載藍牙等連接功能,透過與行動裝置的相互連結,資訊將自行記錄建檔。
「不過這樣還不夠。」周歆凱說明,未來也將開發手錶/環型態的專業醫療穿戴式裝置,即可無時無刻地量測病患血壓。
周歆凱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醫療穿戴式產品的演進自醫院到居家,而後再變為個人化產品,此類大數據即可滿足精準醫療的需求,更可協助醫護人員做出更準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