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科幻電影中,常可看到人們對於機器人的各種想像,各種功能不同的機器人主宰了電影劇情的發展。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功能的機器人,最終的目的大多是取代大量的人力,以更快速、精準的方式來達到相同的工作。一間美國機器人製造商表示,在許多應用中,機器人比人類更符合成本效益。
|
/news/2012/08/28/1826155940.zip |
受到中國產業結構改變、美國希望將製造業回歸本土等因素影響,工研院智慧機器人技術組副組長郭子鑫認為,未來幾年全球對於機器人需求將會增加。而根據IEK分析,2012年台灣機械產業產值預估可達9154億美元,並在2013年突破兆元大關。為因應產業需求,工研院在「2012台北國際機器人展」中展出最新研發的8項產業機器人,包括3C產業機器人、順應機器人、運載機器人、及最新研發的七軸機器人等,展現「人機協同」的精密機械產業新貌。
儘管在3C產業對於成本、上市時程越縮越短等壓力下,「自動化」已成為製造業必走的發展方向,不過在產業逐漸邁向高科技後,對於機器人的精準度、靈活度等要求更高。尤其以台灣業者而言,由於訂單數量往往不多,常須因應不同訂單做不同的程式修改,不僅增加時間成本,也浪費人力。為此,工研院開發了「順應機器人」,透過直接的動作牽引,機器人就能夠自動算出最佳化路徑,取代傳統需要寫程式的現況,更大幅增加生產彈性。
然而,機器人用於工業中早已不是新鮮事。面對美、日等國在機器人發展腳步上比起台灣快了不少,郭子鑫表示,自動化經常是伴隨著重工業發展而起,美國、日本儘管發展腳步較快,但過去大多專注於汽車工業上,對3C產業無較多著墨。相較之下,3C產業正好是台灣優勢所在,而工研院也積極研發各種應用技術,希望能夠協助提升產業品質,加速機器人系統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