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研院IEK數據,觸控面板產值在2011年產值達到成長高峰(成長率達112%),2012年產值為145億美元,雖持續成長,但力道減弱,成長率大約為15.5%。但2012年中,最重要的觸控焦點,就是Apple再次改寫觸控面板產業面貌,捨棄原有G/G觸控技術,將iPhone 5全面改用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讓整個觸控產業有了不少激烈的辯證與討論。
|
Apple將iPhone 5全面改用內嵌式In-Cell觸控技術。(source:4Jailbreak) BigPic:600x375 |
然而,In-Cell觸控技術的量產,對台灣觸控廠商的影響,究竟為何?未來,台灣觸控面板市場,又會如何發展呢?
針對In-Cell觸控技術量產,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資深專案經理莊政道認為,In-Cell主要應用於高階智慧手機上,因此,對台灣觸控面板廠如宸鴻、介面、洋華與和鑫而言,外掛式觸控並不會消失,但市占率會下降,主導性降低。然而,對兼具TFT-LCD面板與觸控面板的供應廠商的影響力增加,讓他們可以提供一次性購足服務(One Stop Shopping)。例如LG、Sharp、Japan Display(Sony、Toshiba Mobile Display、Hitachi Display)。就台灣面板商如友達、奇美、勝華等,依舊尚未打入供應鏈。
而從這樣的情況來看,台灣觸控面板廠因應之道,會專注在發展單片式觸控面板,搶攻市場,擴大貼合業務,並分散客戶比例以及擴大各項產品線,才能減緩In-Cell的衝擊。
另外,從2011年統計來看,相較於全球觸控產業,台灣觸控面板產業在全球觸控產業總營收的47.9%,日本佔17.2%,韓國15%,而大陸位居第四,佔9.6%,台灣依舊領先,不過,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資深專案經理莊政道強調,韓國知識經濟部在2012年11月5日,發布「觸控面板產業育成戰略」,將扶植本土觸控產業,支援廠商進行核心技術的開發,預計在2020年成為全球前二大觸控面板國家,挑戰台灣龍頭地位,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