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了Snapdragon 810,高通在Snapdragon 820的宣傳上其實花了不少心力,從64位元架構自主設計的Kryo處理器核心外,到自有的GPU(繪圖處理器)與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核心,以及特別強調異質運算的重要性等,這些都讓產業界感受到高通對於Snapdragon 820有著相當高度的重視。而值得觀察的是,Snapdragon 820僅搭載了四核Kryo處理器核心,與當初的Snapdragon 810搭載四核Cortex-A57與四核Cortex-A53的八核架構相較,有著不小的差距存在。
|
/news/2015/09/16/1445278810S.png |
但這也呼應到高通在今年COMPUTEX所一再強調的重點:「處理器核心數量絕對不是應用處理器性能的唯一指標。」
然而,高通又接著推出了兩款中階產品線:Snapdragon 617與430,這兩款皆採用了八核的Cortex-A53架構。
如果高通所提倡的處理器核心數量不等於產品性能的概念是對的,那麼,「高通為何不在新一代中階產品線採用四核Kryo處理器核心?」或許這才是到目前為止,最值得注意的地方。
基本上,不論是哪一家系統單晶片業者,在最新產品的導入上,大致上都會把最強規格與最新製程加以整合,以便在取得市場目光後,在最高階應用市場取得最大市場份額與超額利潤。以高通本身為例,早在32位元處理器架構時代,便已行之有年。如果不看高通本身,觀察車用應用處理器的市場,如瑞薩科技與TI(德州儀器)等領先業者,在產品的戰略布局上也有這樣的味道存在。
但除了能率先搶下高階市場外,把最強規格與先進製程集於最高階產品的作法,背後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即便已經進入量產,對高通來說,不論是代工業者是三星或是格羅方德,14奈米製程還是要面對學習曲線如何降低的問題,了解半導體製程演進的人就會知道,14奈米與20奈米相較,前者的開發成本不僅較高,數量也相對稀少,但在性能、功耗與面積(PPA)的表現,則絕對優於20奈米,而這正是消費者在意的重點,如果能用花較多的費用來取得更好的使用體驗,何樂而不為?此外,經高通最佳化後的Kryo處理器核心,或許仍有些許細部的問題要加以調校,但別懷疑,只要高通打算持續耕耘行動運算市場,新一代的Kryo處理器核心也許有機會在2016年的某個時間點出現也說不定。而前代Kryo也就能理所當然地往中低階產品推進。
所以,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解讀,Snapdragon 617與430在高通眼中,與Snapdragon 810一樣,都是屬於過渡型產品,如果820能為高通在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扳回顏面,那麼在未來,中階產品線見到四核Kryo核心,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畢竟,高通相信的唯一真理是:處理器核心數量,絕對不和性能成正比關係。
另外,高通現階段的中高階產品布局已經完成,高階是四核處理器核心,中階則是八核,那麼高通也在告訴市場一件事:如果八核就能完成的事,四核就能搞定,那「質」比「量」還要重要許多。
那麼,另一家推出十核的競爭對手,也許要小心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