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德國萊因:工控市場需全方位機器人檢測認證服務體系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9年07月08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331】

隨著機器人和機器人製造系統日漸廣泛應用,其安全性也越加重要。「CE」標識是一種安全認證標識,被視為製造商打開並進入歐洲市場的護照。凡是貼有「CE」標識的產品方可在歐盟各成員國內銷售,商品在歐盟成員國範圍均可自由流通。

為了避免與減少工安問題,在設計機器設備時必須先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進而降低操作上的危險性。
為了避免與減少工安問題,在設計機器設備時必須先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進而降低操作上的危險性。

機器人產品進入歐盟市場,必須合法地取得CE認證標識的使用資格,這也就意味著產品必須符合歐盟關於機械安全性(機械指令2006/42/EC)、電磁相容性(電磁相容EMC指令2014/30/EU)以及機器人協調標準(EN ISO 10218)的相關要求。

根據德國萊因表示,ISO/TS 15066為協作機器人相關的技術規範, 可提供設計與使用參考標準給協作機器人的使用和生產廠商,目的在於消除與降低工作人員與協作機器人在生產作業時可能產生的危險,內容包含安全設計原則,例如在佈局設計時應考慮協作時的工作空間、通道與間隙,與人機介面等。此外,也包含協作機器人本體及功能設計,例如安全相關的控制功能、協同空間與操作設計,以及協同操作時的安全要求措施,包含安全額定監控停止、手動引導、速度及分隔監控、動力及力量限制。設計協作機器人時,必須要考慮到人的哪個部位會碰觸到機器人以及能夠承受的力量大小。

德國萊因認為,為了避免與減少工安問題,在設計機器設備時必須先進行風險識別與評估,進而透過設計或防護措施來降低操作上的危險性。例如EN ISO 10218-1法規就規範了工業機器人的基本安全設計、防護措施與使用資料的要求與準則,並提出如何消除或充分地減少危害所需達到的要求。

機器人本身設計須具備安全性,如果在設計上面無法降低風險等級,就得進行安全防護。安全防護措施包括緊急跟保護性的停止,在不同情況下透過手動或是自動的方式停止機器人的運作。倘若還有一些殘餘風險須列入考量的話,可利用警告標識或訓練人員熟悉設備,以降低使用風險。

EN ISO 10218-2規範則包含了工業機器人系統與單元整合方面的安全要求,範圍包含設計、製造、安裝、運行、維護與報廢,由於機器人與其他機器設備的運行特點有明顯不同,因此在風險識別與評估上,須納入以下考量點,例如機械能在大操作空間中進行高能量運動、機器人的操作空間可能跟其他的機器設備工作區重疊,加上使用者隨時會改變操作要求,造成機器人手臂初始運動跟路徑的不確定性等。

跟安全相關的控制系統方面,牽涉到設計、機械運動和空間的限制,例如根據EN ISO13857規定,透過安全距離的防護來降低風險,包含防止上肢與下肢觸及危險區域所需的安全距離,或是採用像是壓力或電氣感應的保護裝置,這些可做為EN ISO 10218機器人系統的保護措施。

機器人本身屬於機械指令(2006/42/EC)界定的範圍,須遵守機械指令下的機器人調和標準,包含工業機器人及機器人系統(EN ISO 10218-1、EN ISO 10218-2)、個人護理機器人(EN ISO 13482)標準,及與尚為草案標準的協作機器人(ISO/TS 15066)技術規範。由於機器人屬於電氣設備,因此也須符合電磁相容性指令(2014/30/EU);若可能使用在防爆環境中,則必須符合防爆指令(2014/34/EU)。這些指令在歐盟都具有法律位階。

身為歐盟正式授權的國際認證機構,德國萊因已形成了全方位的機器人檢測認證服務體系。不僅可為出口企業產品提供CE認證服務,德國萊因亦是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認可測試實驗室,可協助客戶的機械手臂產品經過北美相關安全規範驗證後,即可同時進入美國和加拿大市場。標有cTUVus的產品可以證明其已符合美國及加拿大的國家標準,可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出售。同時德國萊因亦為中國CR的機器人認證機構合作,可為機器人產品銷往中國市場提供CR認證服務。

倘若某些產品尚無調和標準可遵循時,可參考國家或者國際標準。若某些公司對產品有所要求、但無國際標準可依循時,德國萊因也會制定輔助性的測試標準,像是機器人電纜柔軟度或其他功能相關的測試標準以茲確認。

關鍵字: 德國萊因(TUV
相關新聞
全漢USB PD充電器達安全高效標準 獲德國萊因GS認證
南亞13項產品通過碳足跡查證 建立塑化環保新標竿
法博自主移動機器人獲德國萊因 EN ISO 3691-4:2020證書
智慧製造升級 協易伺服沖床通過德國萊因CE認證
友達A.R.T.顯示技術獲全球首張德國萊因TUV無反射認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從定位應用到智慧醫療 藍牙持續擴大創新應用領域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邊緣AI應用發展 開啟嵌入式智慧新時代
» STM32 MCU產品線再添新成員 STM32H7R/S與STM32U0各擅勝場
» STM32WBA系列推動物聯網發展 多協定無線連接成效率關鍵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5.72.1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