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雲端時代的來臨,政務委員張善政認為,台灣政府在雲端商機中並沒有準備好,張善政道:「推動雲端要先換腦袋,以新觀念看待這個產業。」他進一步解釋:「雲端時代,強調伺服器有多強、中央處理器速度有多快已經沒有意義,而是要讓台灣軟體業創造新價值。」
仕橙研策科技技術總監陳俊宏也認為:「伺服器終究是硬體,有點類似雲端產業最下游的那一塊,」他直言,Google來台設資料中心就像蓋火力發電廠一樣,人家都不要,我們搶著要,但卻忽略了排電量、排碳量以及散熱的問題,因此光是雲伺服器並不能稱之為雲端「價值性」產業。
從政策上來看,台灣雲谷目前所建置的產業聚落,所形成的產業鏈中心也只是最下游,而且台灣硬體業卻只是得到微薄的利潤,陳俊宏解釋,台灣雲谷看好台灣的部份,則是雲端發展起來之後,伺服器會有龐大市場,但其實真正的雲端產業是軟體、創意、社群這一層。
從Amazon例子來看就可以得知,其Kindle Fire會如此便宜,就是因為伺服器多、頻寬多,只好半買半相送,而Amazon會勝出的關鍵在於它的雲服務。那麼,台灣的雲商機又在哪?
台灣的資訊產業在雲端布局中當然也具有某些優勢,資策會MIC資深分析師童啟晟提出,台灣需要一個足以與國際大廠競爭的服務平台,此一服務平台有賴於創新服務應用的聚焦,建議台廠參考Apple的iPad與iTune模式,調整營運模式,建構新型態的整合服務。
資策會MIC資深分析師翁偉修則認為,隨著雲伺服器為主軸的雲端基礎建設市場成長,或許能夠帶動虛擬化、資料儲存以及資訊安全的軟體與服務的需求,進而推展台灣雲端產業。看來,雲端已經是未來的整體趨勢,能帶動台灣不同層次的企業發展,相信只要台灣政府有遠見,台灣也可以不再只是為人作嫁,創造雲端「兆元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