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核心概念,就是讓所有的物體都能夠連結到網際網路,並透過網際網路將所有的物體,聯繫成一整套層次分明的巨型網絡。物聯網不僅更擴大了網際網路的應用層面,並且讓物與物和人與物的連結更全面地整合在一起,藉此達到智慧管理、識別、監控、傳遞訊息的目標。
網際網路若要能掌握各種物體,就必須要能夠掌握各種物體的物理數據,物聯網就必須建立最基礎的感知層和相關技術。感知層的技術重點就是要把各種物體所表現出來的類比和數位訊號,完整而精確地蒐集到位。在這裡,感知層主要的技術內容可包含RFID、二維條碼、感測器和微機電MEMS,值得注意的是,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也將成為物聯網人與物之間重要的資訊傳遞交流技術,特別是透過智慧型手機這個環節。
物聯網包含了已經發展一陣子的無線感測網路(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但不僅侷限於此,例如目前火紅的智慧電網(Smart Grid),也是物聯網創新架構下重要的環節。2009年9月歐盟的CERP-IOT(Cluster of European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研究小組,就進一步擴展物聯網的定義:按照標準架構、可相互運作的通訊協定,並且具有自配置能力的全球動態網路基礎。這裡面物聯網的各類物體,就具備標識、表現、傳遞自身物理屬性和特性的智慧介面。這個智慧介面,就會以整合各種無線通訊和感測元件技術為核心。因此,不僅是感測元件和MEMS晶片或是RFID晶片廠商,更多無線通訊晶片大廠和模組廠商也紛紛投入物聯網的開發整合工程中。
物聯網無所不連、無所不包的智慧管理網路概念和廣泛定義,更延伸出許多想像空間。例如電動車在太陽能充電站需要多久的充電時數,怎麼讓駕駛人能夠具體掌握充電時間,找到距離最近的太陽能充電站。無線通訊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就發揮了想像創意,提出一套名為ECOtality的物聯智慧管理架構。藉由內建此類智慧管理架構的行動上網裝置,駕駛人就可以透過網際網路掌握電動車的充電剩餘容量,並且在行車期間預先了解周遭環境內的充電站地點和數量。甚至,這樣的物聯智慧管理架構,已可進一步與智慧電網基礎設備保持聯繫,提供駕駛者附近充電站充電電量最為充沛的選擇點,藉此智慧化地運用周遭鄰近太陽能充電站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