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世紀經濟報導指出,大陸半導體業生產線上的產品有80%銷往海外,而大陸半導體市場卻有80%的需求得仰賴進口,廠商所得只是低廉的技術加工利潤,而造成此種現象的關鍵,是由於大陸半導體業核心技術的缺乏。
據大陸資訊產業部統計,2001年大陸半導體業的投資成長113%,大陸IC市場年成長率約30%,2001年大陸IC市場規模人民幣1,200億,IC需求量達262億顆,而大陸自產只能供給其中的15.6%,其餘全部依靠進口。
事實上,廠商出口晶片有相當一部分在海外被再次加工後,再度重新進口至大陸,如此循環之下,利潤留在海外,大陸廠商所得的只是低廉的淺層技術加工費。大陸半導體製造業缺乏核心技術,是造成此種現象的關鍵。
上海IC業協會理事長鄒世昌預估,2005年大陸IC市場規模將達人民幣3,300億元,但即使再建設10條以上的生產線,也只能滿足25%的市場需求;不願具名的半導體專家則表示,大陸鼓勵出口的稅收政策使企業更傾向接受國外訂單。
現階段上海IC製造廠的原料皆仰賴進口,企業必須以外匯支付關稅、增值稅,如果IC製造企業將其產品內銷,只能以人民幣結算,這樣企業為保持外匯平衡,只能以較高的價格向國家外匯管理局購買外匯,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而且如果產品內銷,企業無法享受出口退稅的優惠政策,反之出口越多、企業獲得國家支援的優惠政策也越多。
不僅如此,當半導體半成品在內地各廠之間進一步加工、組裝的時候,大陸也要課徵增值稅;在國外半成品是不課稅的。如此使得IC製造廠情願把半成品IC在境外加工封裝,加上大陸半導體產業鏈的不完整,如此一來,生產線上80%的IC出口,而廠商又大量進口同類產品的問題就被放大了。
大陸國家資訊產業部IC處處長徐小田指出,大陸的半導體業剛起步,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然政府將會針對稅收和市場這兩個關鍵因素,創造適合半導體業發展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