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郭台铭宣布要以百万机器大军取代人力后,并没有再透露更多进展状况。不过,今年富士康停止在中国招工,虽其发言人刘坤表示,是因为今年返工率提高而不再招工,但是市场猜测,富士康是为了百万机器大军作准备。不过,台湾大学智能机器人及自动化国际研究中心主任罗仁权认为,短期内,富士康还没办法达到这样的目标。
![BigPic:520x370](/news/2013/03/26/2301256020S.jpg) |
BigPic:520x370 |
「郭台铭的方向是对的,但是时间上没这么快,」罗仁权指出,一台机器人从设计、维护、系统整合到销售等流程,大约需要十位以上的工程师,如要一口气达到百万大军,人才不足,且目前全球也仅有150万台机器人。但罗仁权强调,鸿海的方向是对的。
由于现在电子产业讲求轻薄短小,仅靠人眼难以去辨识零件上的缺失,自动化产线不仅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且可以缩短生产线,减少土地使用率。以全球产业来看,欧美日等国都希望能够透过自动化生产,将制造业拉回国内发展,尽管人力成本较高,但自动化提供更有效率、更精细的生产方式创造产值,并透过服务来增加产品价值。
「制造业要支持服务业,当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后,将会带动更多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增加就业率,」罗仁权反驳对于自动化将带来劳工失业的担忧。他认为在产线自动化后,反而能够解决目前许多任务场招不到人的困境,让生产流程更加稳定,且将可以培养更多的人高阶人才,往更高价值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