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力发电在台湾是新兴产业,海洋能源开发对生态与渔业永续发展的影响程度受到关注,成为业者开发海洋能源时的必要考量。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日前举办「离岸风场生态研究发表会暨签署鲸豚保护守则签署仪式」发表近年的研究成果,并推出为台湾量身打造的「鲸豚保护守则」,期??与离岸风电业者共同守护案场周遭的鲸豚及海洋环境生态,此举获得彰芳西岛风场、中能风场、允能风场积极回应,自愿遵守此保护守则,由海洋大学校长许泰文及中华鲸豚协会常务监事蔡惠卿作为此鲸豚保育里程碑的见证人。
|
图左起为中华鲸豚协会秘书长曾????、彰芳暨西岛离岸风场地方推动办公室秘书长戴瑞文、中华鲸豚协会蔡惠卿监事、海大校长许泰文、中能离岸风场财务长李冠莹、云林离岸风场总监 Morten Dalgaard 、海大李沛沂博士合影 |
鲸豚保护守则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规范船只在海上要遵守「三不四要」,三不为不打扰、不拆散、不弃置,四要为要定向、要定速、要辨识、要通报。此守则为彰芳西岛风场委托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风场运维船只的鲸豚保护对策,海豚、渔业与离岸风场为命运共同体,离岸风场噪音与鱼类,离岸风场的人工渔礁效应等研究。海洋工程科技中心助理研究员李沛沂博士透过汇整各方研究文献与多国赏鲸规范,并会同鲸豚协会进行实地访问,多方了解鲸豚与船只的互动情形,而提出船只在遇到鲸豚时的处理对策,最後制作成简易流程图,并发表在海洋领域具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着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环境生物与渔业科学系苏楠杰??教授表示,台湾西部海域是离岸风场重要潜力场址,也是沿近海多样渔业的重要渔场,更是重要保育生物中华白海豚的重要栖地,相互形成牵绊的命运共同体,如何兼顾能源转型、离岸风场开发、生态保育与渔业永续发展利用需求已刻不容缓。
另外,专长为水下声学的系统工程暨造船学系 Shashidhar Siddagangaiah 助理教授,根据多年来离岸风场范围的水下声学录音纪录,研究海洋声景(soundscape)的变化,资料显示人工噪音会影响生物的发声行为。如风场施工时的打桩噪音以及风机发电时的运转噪音影响石首鱼类的发声,另白海豚在附近有航行船只的噪音时会暂时停止发声等。
海洋生物研究所邵广昭讲座教授以过去研究人工鱼礁培育鱼类资源四十年的经验及针对目前离岸风机的鱼礁效果调查,说明风机的设置的确具有鱼礁聚鱼及保护区培育资源的正面效益,如妥善管理可以成为最隹的「其他有效保育措施的区域(OECM)」,让离岸风场与渔业共存共荣,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才能达成永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风场开发业者报告各家保护海洋生态的行动,中能风场卢昱辰经理说明该公司的生物多样性行动计画,该计画涵盖鲸豚、黑面琵鹭及软骨鱼等三大生物类群,透过与学术单位合作执行目标生物族群监测,收集族群动态资料,以协助建立更完善的保育与管理策略。
云林离岸风场王家????理分享该风场与屏东科技大学孙元勋教授自2021年起合作执行的黑面琵鹭卫星追踪计画。透过在黑面琵鹭身上装置GPS卫星发报器,连续4年累积追踪65只黑面琵鹭、记录超过逾百条条飞行路径,建立全球最多、也最完整的黑面琵鹭飞行轨迹与活动热区资料库。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全球黑面琵鹭族群普查提供关键依据。
此次海洋大学展现在离岸风场生态研究产学的具体成果,并结合离岸风电业者共同保护台湾的海洋生态,期??努力实现海洋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