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台湾国际能源周的举行,台湾能源政策的讨论又再次被激励了起来,尤其是政府2025年再生能源比重的政策问题。尽管蔡英文总统说,20%的再生能源占比目标非常有机会达成,但这种「政策」形式的绿能发展,实在是不怎麽妥当,就好像打了生长激素,外表长很快,但对健康真的不是太好。
|
国家的能源政策应该要用百年的规格来擘画,无需着眼於短期的进度和占比,而是要把重心放在整体能源产业链的建置,以及绿能应用的市场教育上。 |
台湾的绿能政策目前是以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为主轴,前者主打「绿能屋顶」,是以在民宅上装置太阳能屋顶的方式进行发电,让能源直接供给民生用电,而多馀的电力再回??到台电系统里,目标设置发电量为3GW。另外其他的地面电厂如彰浜光电厂等,则大约有5~600MW。
至於风力发电,则是聚焦离岸风电,日前台湾首座的离岸风场海洋风电(Formosa 1)第二阶段20支风机已安装完成,进入试运转阶段,全部风场共22支风机预计在年底前正式商转,总发电量约128MW。另外,上纬的海能风电(Formosa II)和德商达德能源(wpd)的允能风场,预计在2021年运转。整体的离岸风电设置目标,2020年将达976 MW,2025年为5.7 GW。
只不过上述这些看起来成果丰硕的绿能发展,其实都是立基在政策的支持下,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市场需求,一旦执政的派系改朝换代,则整个政策就有可能急转直下。而失去政府资金的溢注,市场的力道就很可能退回它真实的水位,目前大张旗鼓的业者,也就会承担庞大的营运压力。
以前阵子积极在中南部推动的渔电共生政策为例,就有县市因为地方首长的更替,导致该政策停摆,直接影响了业者的业绩。业者就直言「不好推,要看政府怎麽做。」
像这种中央地方不同调,政策延续性的不稳定,其实就是目前台湾绿能发展的最大罩门,一旦失去了主事者的掩护,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局面。而这对寻求永续和健康成长的绿能产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苗助长的方法。
一个国家的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其影响不亚於教育,应该也要用百年的规格来擘画,并无需着眼於短期的进度和占比,而是要把重心放在整体能源产业链的建置,以及绿能应用的市场教育上。
再者,台湾目前的绿能业者都以内需市场为主要目标,但在这种不稳定又不健全的环境下,也不易培养出真正的竞争力。未来面临到国内市场饱和需走出海外的时候,又会成为另一个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