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硬体相关的创意作品在Kickstarter募资成功,但却无法顺利生产出货;即使第一批制造出来,往往离「当初」的故事剧本有一段距离;好的,就算这些Early Adapter觉得还堪用,但下一批该卖给谁,也是很没把握的问题,从Maker到Market这「最后一哩」有着许多难以解决的挑战。
|
小规模量产中心主要以专案控制中心为主。 |
身为Maker,当想将作品变成产品时,该知道可制造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DFM),不过在电子产业已历练20多RD、PM资历的David Peng认为,对于Maker来说,改为包含前端设计以及后端生产制造的DFX(Design for eXcellence)涵盖范围更广泛也更适合Maker。
硬体和软体的最大差异,正是在于前者有实体制造的需求,因此也必须考量更多的问题,包含制造、品质、安全、验证、成本、服务、可靠性等等,而这些David通称为DFX。他指出,Maker掌握DFX主要有两大目的,其一是成本(Cost),其二是计划表(Schedule)。
就成本来说,包含开发成本以及制造成本。针对开发成本,David表示,Maker在前端变更设计的机率非常高,但此时所付出的成本却相对较低,相反的,越后期的设计变更成本付出越高。也就是说越前端的设计变更可以节省月多的成本即时间。另外,Maker要制定好计划表,计划表包含了设计研发时间以及制造时间。 David指出,此两大因素重点在于缩短上市时程以及降低成本。
当然,除了上述的元素之外,还有供应链的问题。多数的Maker除非对产业非常熟悉,否则要找到适合的工厂来生产产品是一大挑战。为此,David成立了小规模量产中心(SI),协助Maker或新创公司从机构、开模、电路设计、认证到UI设计、系统设计、加工生产等找到合作厂商或认证实验室,加速产品上市时程。
小规模量产中心主要以专案控制中心为主,由于台湾的产业聚落非常完整,因此小规模量产中心主要目的是要善用台湾这些中小企业,让小型量产所需的产业链完整密集的结合。
David表示,台湾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但欠缺将产能满载的能力,而Maker或新创团队则缺少找到这些中小企业的能力,小规模量产中心能连结两边,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环境,并让有创意的个人或团队在可负担的成本下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