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上台,產業莫不期待能有立竿見影的政策出籠,讓沈悶已久的經濟成長再現奇蹟。不過,期望歸期望,橫亙在前面的如油價、電價、通膨等棘手問題,解決恐怕也需要一段時間,之後新政府才有餘力來探討長期的問題。
事實上,台灣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並非僅止於二岸的議題,其他如WTO 無障礙貿易、關稅及綠色環保貿易壁壘的形成,受全球化影響所產生之市場資源競爭衝擊等,不僅產業競爭力逐漸受到挑戰,亦普遍產生微利化的現象,如何突破困局,再造下一波的成長,相信是大家一致的期待。
根據資策會MIC的分析,台灣產業現今發展的主要挑戰來自於三方面,包括對外全球市場拓展、對內產業體質提昇以及未來產業基礎深化等議題。
在對外全球市場拓展方面,首要課題為兩岸競合的議題。台灣已經是大陸第二大進口市場,而大陸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兩岸經濟互賴度實密不可分。尤其大陸繼扮演世界工廠角色之後,亦逐漸形成龐大的內需市場,全球領導廠商無不進入佈局,期能掌握先機,因此如何有效運用對岸之人力、腦力及相關的資源進軍大陸市場,進而拓展全球市場版圖,相信是廠商期望能有所突破的部分。
其次是地域貿易壁壘與新興市場形成的問題,無論是各國形成的區域共同市場,如北美、歐盟或東協,或者以環境生態為主軸的綠色貿易壁壘,不僅考驗台灣廠商全球佈局以及市場滲透的能力,更試煉著廠商產品因應全球環保呼聲的能耐。特別是綠色環保產品的呼聲與訴求,若能善加運用,不僅提供我國產品發展的新方向及新的區隔化基礎,亦可藉此提升產業及國家整體形象。此外是新興國家市場,如金磚四國正以飛躍的速度發展,需要廠商預先準備。
在對內產業體質提昇方面,首先是價值活動上結構性的問題,台灣廠商在標準制訂上甚少參與,在技術創新方面多著重在製程的強化,較缺乏主體性研發,因此產品差異化程度甚低,只能在價格上競爭。如今台灣科技的研發能量已經不容忽視,如何在標準、創新、研發方面著力以形成更多的差異化,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
而品牌的能量亦需要蓄積,許多廠商已投入「品牌」的塑造,過程相當艱辛,畢竟從創意到品牌所要耗費的資源是 1:100的差距,而且不論工業品牌或是消費者品牌,注重品質的提升與創新,和市場的研究都是必需的,這也是台灣廠商未來需要費心之處。
其次是服務業創新的議題。服務業產值佔台灣GDP的比重已將近70%,所提供就業勞動力則佔約60%,如何能夠加速服務業的創新,不管在商業營運模式的改善,或者服務品質的提昇,能夠有更突破性的發展,以累積進軍國際的實力。尤其,未來是一個全球化的市場,所有國際性的廠商都將在相同的市場競逐,不管是從攻擊或防禦的角度出發,都必須未雨綢繆。
最後是有關產業未來發展基礎的議題,這方面首要的議題是企業領導人的接班問題。其次是人才供應的質與量的問題。以台灣目前面臨的處境,若僅靠台灣自己培養的人才勢將不足以迎接挑戰,畢竟台灣是和國際競爭,如何塑造可以吸引國外傑出人才留駐台灣的大環境非常重要,就如同以色列吸引不少俄羅斯的人才駐留,台灣當年也吸引留美人才回流一樣,此一課題至關重大,應為當務之急。尤其目前台灣出國留學生銳減,加上少子化已成趨勢,未來人才供應的質與量問題勢將更為嚴峻。
(作者詹文男博士,現任資策會MIC資深產業顧問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