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講到資訊產業,就會想到個人電腦PC(Personal Computer)。連帶使得資訊產業的產品,相關晶片、週邊,都在觀念上和PC產生了直接的關係,更把Intel和Microsoft推到了這個產業的巔峰。但很多的跡象都顯示出這個市場的規則在變,玩法也和之前大不相同。
PC更新的需求銳減
以往新的技術和規格一問世,通常會帶起一波新的更新需求,同時把PC的效率大幅度提升。可是,儘管最近新的技術的確提供了比以往更高的效率,卻無法引發消費者強烈的更新慾望,因為所帶來的效率不再那麼明顯。舉例來說,Celeron 2Ghz的CPU就能很順暢的上網,處理文件,換成Pentium 4 HT 3.2GHz的CPU並沒有驚人的效率提升,但兩者之間市價超過三倍。只有玩家級的使用者,或有特別需求的專業工作者,才會有不斷更新的要求,但他們都不是市場的主流。
NB壓縮PC空間
NB和PC架構相近,但NB有著更高的規格限制,相對的也比PC貴很多,效能卻沒有同價位的PC好,所以也不如PC普及,過去會購買的使用者,多半有攜帶需要。但在技術改進後,NB的效能即使仍不如同價位PC,但在日常作業處理的能力上,有著突飛猛進的提升。現在更進一步的進入了多媒體NB的時代,除了日常操作應用,還可以執行3D遊戲等高硬體需求的軟體。最重要的是NB的價格已經不再可望而不可及,一般使用者已經有能力採購,做為桌上型PC的替代品,還附加可攜帶的好處。種種因素都造成PC銷售量下滑,NB銷售量提升的情況。
是PC,也不是PC
嵌入式平台之所以熱門,是因為他可以做很多方面的應用,像車用電腦(Car PC)、機上盒(Set-Top Box)或遊戲機等等。為這些設備開發全新的軟硬體並不划算,不如把已經成熟的PC技術應用到其中,還能省下大批的人力、物力,更可以讓產品早日上市。目前這樣的產品早已出現在市面上,走入每一個人的家庭中。他們都是以PC為基礎做的設計,但也都不是PC。
可攜式裝置
其中代表性產品-手機是這幾年成長最快的資訊產品。2003年一月底,日經市場調查公司引證日本電子與訊息科技行業協會的報告說,2004年全球手機的需求量約為4.75億台。但根據2003年底的銷售量報告,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 Dataquest的分析師Ben Wood把這個數字推高到6.1億。到了2008年更有高達三到四倍的巨幅成長空間可以期待,因為手機更新的需求遠比PC高,相關利潤十分可怕。除了手機以外,還有正在成長和蛻變中PDA等等產品,也都是未來之星。
結論
以上簡單列出一些現在的發展情況,其實都是已知事實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了,但就筆者所知,台灣雖然已經朝向這個方向發展,但受限於研發人力及一些政治因素,並沒有跟上世界的腳步。還希望相關有能力的廠商,能在這方面更用心,保持台灣研發能力的領先,才能保障資訊產業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