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剛出爐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國外網站的負面消息已陸續浮現,而國內網站在募資已不易的情況下,資金不足的新網站極可能在今年底、明年初爆發泡沫化的危機。另一報導更對國內較知名的網站擁有的資金與開銷進行計算,若入不敷出的情況繼續下去,以新浪網與和信超媒體而言,所謂「燃燒年數」大約是七年多和九年,Seednet和奇摩則大約是五、六年。
很多人都認為這場泡沬化是良性的盤整過程,將會淘汰掉體質不良的而留下有實力的公司,但從上面兩段報導中卻可以換個角度來解讀,即是這場泡沬化所體現的是一場惡質的資金的競賽,有錢的可以多玩些時候,期待局勢的逆轉,沒有錢的,即使有比大網站更好的創意和技術,也只好燒完認栽;而最後,等所謂大網站也不行了,資金最雄厚的傳統企業再來個扮豬吃老虎,一個個收編旗下,再統江湖。
這是將網路發展置於自由市場裏的可能下場。當然,在競爭的環境中,大多數的消費者往往能以更低的成本得到更好的服務,但值得思考的是競爭的結果。當網路發展流於資金的競賽時,所淘汰掉的除了沒錢的網站,也將淘汰掉了網路上的多元性,而這會是低價服務之外的更重要價值,因為在一個獨占性的資本社會中,低價服務往往流於流行速食性,以快速的大量汰換消費來累積資本,重複錢滾錢的遊戲。目前網站「燒錢」往往出在急於擴張,或完全以未成熟的虛擬市場為事業主體,其實放慢腳步,鞏固核心競爭力,仍是可以度過這小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