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视讯监控,看过「全民公敌」这部电影的观众,想必对于片中主角不论身在何处,都被卫星监控系统给找出来的窘迫情境感到印象深刻吧。看完这片,你或许会对监控系统感到恐惧,认为这是一种对个人隐私权的迫害;但换个角度看,今日有多少社会案件,不正是仰赖监控系统提供破案关键?

今日的视讯监控技术虽然还做不到电影中那般无孔不入的程度,但确实正一步一步地朝更智能性的功能发展。从使用VCR的模拟CCTV系统进入到网络化的数字视频系统,过去单机录像存盘的模式已逐步被打破。除了采数字化的录像方式外,视讯监控系统还会对所录到的画面进行各种分析和辨识,并对特殊状况做出实时的判断与处置。

这些功能已愈来愈强大,可以做到个人的行为分析、身份辨识,汽车行驶的路况、车牌及车速侦测辨识,并进一步对人或车进行区域性的连续追踪。其中个人的行为分析,对于保全系统来说是非常有用的,透过这项功能,视讯系统可以立即分析出镜头下的个人是否做出异常的举动,例如攀墙、爬行、摔倒、偷开车门等等动作,并对相关人员做出警告通知。

视讯监控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即在于对镜头下的人及车子做出辨识,以便做出多摄影机系统的追踪。以车子来说,主要靠的是对车牌进行侦测,而如何在一个画面下正确无误地判读出车牌的号码,正是最大的挑战。对于个人的身份辨识,难度则更高,一般得靠个人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辨识,例如声音、人脸、指纹、掌纹、虹膜等。

对于视讯监控系统来说,最理解的生物特征自然是人脸。因为除了人脸外,监控摄影机并无法取得声音、指纹、掌纹、虹膜等生物特征。目前在学界的研究或一些商用化的技术中,虽已宣称可做到90%以上的辨识率,但在实际的布建与应用中,辨识率会受到人脸的角度、灯光的强弱、个人的表情变化而大幅降低,辨识成功率甚至会降到五成以下,造成实用性的限制。因此,在技术上已朝着与上述行为分析整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除了人脸外,同时分析个人的步伐姿态,以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除了生活起居的安全监控外,视讯监控系统在行车安全中也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驾驶人的视线也有不少死角,透过加装后侧方死角及后方死角监视器(如倒车屏幕),可以为驾驶人提供视觉死角的相关环境信息。更先进的技术是应用于驾驶辅助系统,透过对内、对外的摄影机,分析前方的道路状况以及驾驶人的行为,并做出车道偏离或驾驶危险动作(如打瞌睡或视线偏离车道太久)等警示。

对于视讯监控产业而言,不论是行为分析、身份辨识、车况侦测或追踪系统,其背后最关键的技术核心,并非CCD、无线通信、处理器等硬件单元,而是算法的开发。今日台湾厂商要在市场上突显自己的价值,已无法逃避地得在这方面下更扎实的工夫了。

(作者为零组件杂志编辑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