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李立群的廣告對白嗎--『它傻瓜,你聰明』。這是在1970年代,相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自動相機的問世。這種相機是針對一般人所設計,只要使用者將鏡頭對準被攝物,然後按下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完成所有的步驟,包含對焦、曝光與色溫調整等,使用者不需要再去學習光圈、快門等攝影知識,就馬上能拍出一張好照片。再加上相機體積也變得輕薄短小,攜帶更加方便,相機的普及率也就大幅提升。而相機經過如此簡化之後,人們戲稱「連傻瓜都會使用」,因此自動相機就有了傻瓜相機的稱呼。
傻瓜相機這個詞其實很有趣,因為他明明是一個很“聰明”的產品,卻套上了傻瓜這個字,為的就是傳達它簡單易用的設計概念,而這項產品也因為這個親民的名字有了全新的風貌,但更重要的是,透過這項傻工具,人們的生活可以變得更聰明、更豐富。不得不說,這真是個好名字。
再回頭看看現在的電子產品,轉眼大家全都長了智慧,不再傻瓜。智慧手機、智慧電視、智慧網路、智慧家電、智慧汽車等,充斥我們的生活。這些產品雖然標榜著智慧,但設計理念其實一直延續著「傻瓜路線」,就是把自動功能設計到裝置內,簡化使用的複雜性,唯一的不同點就是功能的種類和範圍增加了。以智慧手機為例,除了撥打電話之外,還能夠拍照、錄影、打字、上網、玩遊戲、看影片、打計算機等等等,功能應有盡有,甚至比你需要的還多。但我們仔細想想,那我們的生活有變聰明嗎?
其實說穿了,現在的智慧裝置就是一種多功能裝置,是把使用情境接近或者其它延伸功能放在同一個產品內,讓人們可以享有更多的便利性。這樣的想法當然很貼心,可以免除大家出門還要再帶東帶西的麻煩,而在家裡也能很輕鬆的搞定生活大小瑣事,甚至在開車的時候,還能得到更全面的安全保護和影音娛樂。只是令人困擾的是要學的事情變多了,然後對科技的依賴性也提高了:手機的使用說明書必須看上個好幾天;汽車的眾多指示燈號總是弄不太清楚;沒有網路就無法正常過日子。
當然,科技帶來的便利性絕對是無庸置疑,但重點在於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智慧去使用,並讓它成為生活的助力,而不是淪為應著工具生活的辛苦人。那我們再問一次,我們的生活有變聰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