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視訊監控,看過「全民公敵」這部電影的觀眾,想必對於片中主角不論身在何處,都被衛星監控系統給找出來的窘迫情境感到印象深刻吧。看完這片,你或許會對監控系統感到恐懼,認為這是一種對個人隱私權的迫害;但換個角度看,今日有多少社會案件,不正是仰賴監控系統提供破案關鍵?

今日的視訊監控技術雖然還做不到電影中那般無孔不入的程度,但確實正一步一步地朝更智慧性的功能發展。從使用VCR的類比CCTV系統進入到網路化的數位視訊系統,過去單機錄影存檔的模式已逐步被打破。除了採數位化的錄影方式外,視訊監控系統還會對所錄到的畫面進行各種分析和辨識,並對特殊狀況做出即時的判斷與處置。

這些功能已愈來愈強大,可以做到個人的行為分析、身份辨識,汽車行駛的路況、車牌及車速偵測辨識,並進一步對人或車進行區域性的連續追蹤。其中個人的行為分析,對於保全系統來說是非常有用的,透過這項功能,視訊系統可以立即分析出鏡頭下的個人是否做出異常的舉動,例如攀牆、爬行、摔倒、偷開車門等等動作,並對相關人員做出警告通知。

視訊監控發展的另一個重點,即在於對鏡頭下的人及車子做出辨識,以便做出多攝影機系統的追蹤。以車子來說,主要靠的是對車牌進行偵測,而如何在一個畫面下正確無誤地判讀出車牌的號碼,正是最大的挑戰。對於個人的身份辨識,難度則更高,一般得靠個人的生物特徵來進行辨識,例如聲音、人臉、指紋、掌紋、虹膜等。

對於視訊監控系統來說,最理解的生物特徵自然是人臉。因為除了人臉外,監控攝影機並無法取得聲音、指紋、掌紋、虹膜等生物特徵。目前在學界的研究或一些商用化的技術中,雖已宣稱可做到90%以上的辨識率,但在實際的佈建與應用中,辨識率會受到人臉的角度、燈光的強弱、個人的表情變化而大幅降低,辨識成功率甚至會降到五成以下,造成實用性的限制。因此,在技術上已朝著與上述行為分析整合的方向發展,也就是除了人臉外,同時分析個人的步伐姿態,以做出更正確的判斷。

除了生活起居的安全監控外,視訊監控系統在行車安全中也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駕駛人的視線也有不少死角,透過加裝後側方死角及後方死角監視器(如倒車螢幕),可以為駕駛人提供視覺死角的相關環境資訊。更先進的技術是應用於駕駛輔助系統,透過對內、對外的攝影機,分析前方的道路狀況以及駕駛人的行為,並做出車道偏離或駕駛危險動作(如打瞌睡或視線偏離車道太久)等警示。

對於視訊監控產業而言,不論是行為分析、身份辨識、車況偵測或追蹤系統,其背後最關鍵的技術核心,並非CCD、無線通訊、處理器等硬體單元,而是演算法的開發。今日台灣廠商要在市場上突顯自己的價值,已無法逃避地得在這方面下更紮實的工夫了。

(作者為零組件雜誌編輯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