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電腦市場逐漸成熟,以及消費者對產品知識愈趨掌握之時,資訊業的微利時代於焉來臨。雖然台灣廠商不斷將營運活動的價值鏈深化,把堅實的全球運籌架構由單向流動轉變為雙向運行,但仍無法脫離血腥紅海的廝殺。

詹文男先生
詹文男先生

尤其當資訊基礎環境愈趨健全、各行業資通訊科技的應用愈趨深化、消費者資訊素養愈來愈提昇、對產品與服務的品質要求愈來愈高之際,各種新的產品構想與創意不斷出現,究竟何者會成為主流?如何確認及掌握?顯然是所有廠商一致關注的議題,也考驗著企業對未來抉擇的智慧。

事實上,企業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能滿足市場的需求而存在,對於一個企業的長期發展而言,有幾項驅力是企業必須不斷關注的元素:

●企業所面對的總體環境的改變:基本上企業除面對市場之外,更是在一個總體環境中運作,對於大環境的變化趨勢應有所留意,否則環境因素一變化,原來所提供的產品可能就會遭到淘汰。總體環境的改變包括社會、科技、環境、經濟與政治法規等。

●企業所處市場供給與需求的變化:就需求面而言,市場的特性與趨勢是否有所變化?市場規模、市場區隔、地理區隔、人口及心理統計變數是否有結構上的移動或改變?而供給面觀察的角度,如市場佔有率、產品差異度、進入障礙、規模效果、產品生命週期、市場發展趨勢、獲利趨勢等等,這些變化不僅影響競爭態勢,更影響著新產品推出時機。

●企業所服務的客戶需求的改變:企業需要掌握客戶購買產品或服務是為了滿足其甚麼需要?亦即客戶付費購買產品尋求之利益究竟是甚麼?影響客戶需求的功能、採購準則是甚麼?而這些因素是否因時間的變遷而有所改變?客戶是否對我們的產品產生不滿意?這些都需要時時掌握。

●企業所面對的競爭態勢的改變:同業的競爭愈來愈趨激烈,若競爭者新產品推出的速度較快,將對公司產生巨大威脅,尤其全球化風潮席捲,資訊流通迅速,如何在眾多新產品推出的洪流中脫穎而出,已成為企業未來是否能夠持續成長的關鍵議題。

近幾年來,台灣產業正面臨升級的壓力,傳統以製造為主的型態,開始進入創新研發的階段,因此以前所採取的老二主義策略,也就是尋找市場主流產品,並隨即研發出相類似產品,或爭取代工,或採自有品牌從事競爭的策略已面臨嚴重的成長瓶頸。尤其台灣過去在產業準則制訂上甚少參與,在技術創新方面多著重在製程的強化,較缺乏主體性研發,因此產品差異化程度甚低,只能在價格上競爭。如今台灣科技的研發能量已經不容忽視,如何在標準、創新、研發方面努力以推出更具差異化的新產品,絕對是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