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晶圓廠,台灣的腳步似乎走的比世界都要快,因此在台南科學園區一下子就有15家12"晶圓廠在興建中或規劃中。這些廠房與設備的投資,相當程度地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將來晶圓廠蓋好之後,所達到的產能更可能帶來百億美元的獲利。看來似乎有許多美好的榮景可期,但這也是依照正常的發展狀況來推論而已,如果中途有什麼變數產生,那麼所投入的資金也可能成為龐大的負擔,因為這些設備是抽也抽不走、轉也轉不掉的專用型硬體,只能儘可能的利用它的剩餘價值。

為什麼要想到晶圓廠的風險呢?由於半導體需求的持續增加,不論是代工的晶圓廠或IDM的晶圓廠幾乎都滿載供不應求,再加上台灣本身許多優勢,如資本與人才的不虞匱乏,競爭力更是有增無減,因此也可能犯下了大部分方向的垂直思考模式,而欠缺水平思考的方向與全盤推演,這也是晶圓廠要居安思危的地方。

舉例來說,當這些提供晶圓製造與封裝設備的廠商,在賣完了這批設備之後,短期內世界的晶圓生產供需已不成問題,這些技術也不可能閒置,只有發展下一代的設備與開發另一層次的客源,那麼就可能突破現有晶圓製造的高成本負擔,轉為中小企業都買得起的生產設備,那麼現在這些發大錢的設備將是甩不掉的夢魘。這樣說不是沒有道理的,我們看看光碟的生產設備就知道,以前一條生產線就好幾億,現在只要數千萬就可購置來生產CD-ROM了。其他種種觀念的改變就更不用說了,業者與投資大眾一定要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