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新經濟曾是熱門話題,早先大家相信網路是未來,為經濟成長所在,熱的時候過熱,冷的時候過冷,缺乏基本面的一致性看法,似乎是台灣的特色。而繼國內經濟情況下滑和全球對網路產業的過度預期,網路及電子相關類股在後半年的表現,或許正可說明大眾這種不重視網路基本面的「泡沫化心態」。在短短的數個月時間,網路已從投資人眼中的一顆金蘋果變成爛蘋果。一些新興的網路企業,如入口網站、社群網站、電子商務業務等,其股價都已偏離高峰,而部分投資人及創業資本家轉而找到新的投資標的──光纖網路。

目前,全球光纖相關行業已逐漸掀起最新、最重要的網路投資風潮。今年已有多家企業演出轟動的合作案,例如:美國線上(AOL)與時代華納(Warner Bros.)的合併、Napster跨入音樂界等。由於音樂、錄影帶、互動電視都是必須經由電子網路才能傳輸的資訊,就某方面而言,這些企業可說是以一種積極而有創意的方式在拓展頻寬。有人說,光纖網路企業就好比Levi's,因為Levi's在金礦挖採時期提供了牛仔褲與工具給礦工,使得工人工作更加便利;對於網路而言,由於網路上流通的資訊量每三個月便倍增,加上當這些合併後的媒體,在提供更為寬廣、且高品質的網路服務時,都促進了對寬頻的需求,因此頻寬與網路服務及應用也是相輔相成的。

回想去年,電子商務(B2B、B2C)業務曾經掀起相同的熱潮,讓許多企業都躍躍欲試,這不免令我們懷疑,光纖會不會又是美夢一場呢?不過部分創業資本家可說是信心滿滿,原因在於:這些光纖製造商確實是製造高科技設備的「實體」企業,而且其客戶也都是相當傑出的企業體,自然不容易幻化成虛擬的泡沫;更重要的是,部分公司的確也展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長率與獲利。

雖然我們樂觀地認為,光纖網路這個「地下鐵路」是一個未開發的市場,待國家光纖網路基礎建設架構完成後,接下來的工作將是城鄉連接,然後延伸到鄉里最後,再取代銅線電纜延伸到你我家中。不過,問題是,這個地鐵市場至今仍未真正存在,儘管科技將促使這美夢成真,但若未能證實其必然的好處,技術與實際層面間將有一段距離。

再者,業者的過度投入,或許會導致頻寬需求可能不及迅速成長的供給面。目前只有13%的光纖處於使用狀態,其餘則仍在等待頻寬需求的增加。我們已有太多頻寬容量了,一旦目前網路建構的熱潮消褪,「供給過剩」的情況將會明顯浮現。進步的技術帶動成本的降低,而一旦成本下降,需占有更大頻寬的新設備也就隨之出現,接著需求量便跟著上升,這種正向的循環在微處理器和電腦記憶體的發展上都曾發揮作用,不過,應用到頻寬方面是否仍能奏效可就有待證實了。

雖然光纖網路或將成為未來科技的必然趨勢,不過頻寬需求成長的快慢,可能也將對這個產業的成敗產生重要影響,我們應謹記dot-COM的泡沫教訓,或許這才是穩健發展光纖前景的安全之道!(作者吳汶慧為網際產業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