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经济」,是目前全球政府和企业所共同面临的艰难课题。台湾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倚赖出口和制造甚重的我们,在全球经济急冻时,所受的冲击相对更大,因此必须得用更积极的态度和更具侵略性的思维来处理。因为,在先前经济蓬勃时,台湾的竞争力已渐趋劣势,若不能把握此全球市场重整的关键期与以扭转,待日后经济复苏时,台湾恐怕会被抛的更远。但可惜的是,自经济风暴袭来至今,只见牛步的施政和和漫天的意识争论,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BigPic:400x262 |
从经济结构来看,出口是台湾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因此,一旦出口出现大幅的衰退时,对台湾内部的冲击势必惨重,于是工厂停工、企业裁员,公司倒闭,失业率与失业人口数便会急遽攀升。同时,失业率高也会衍生消费紧缩,内需市场也更形艰难。然而,出口的好坏受制于全球的景气状况甚多,一旦世界经济不好,欧美的市场需求大幅下滑时,想要单方面的提振出口恐怕也是欲振乏力。于是扩大内需变成目前世界各国主要的因应之策。
台湾也是如此,当前的政府也欲透过扩大公共建设和提振消费来挽救急降的经济。此法对地大、物博、内需市场大的国家或许可行,但对以出口为主和电子及信息业为重的台湾恐怕作用不高。或者说,扩大内需的思维本身是正确的,但对台湾的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业而言,并没有所谓的「扩大内需」的命题,因为主要市场从未在台湾岛内,只有不断的「向外进攻」才是生存之策。但在此草木皆「冰」的时期,该怎么攻?攻向哪去?这便是关键命题,需要政府与民间好好的凝聚共识,并拟定整体策略。
但目前台湾内部却只为了一个与中国的贸易协议的名称争执不下,从「CECA」到最后的「ECFA」,政府至民间,上上下下花了近月的时间在名称上打转,实际的协议内容和涉及的产业与产品范围却未有人关心,加上立院议会纷纷扰扰,最体的作为也未见任何成效。这样的进度和整体共识实在是令人担忧,很难有信心去相信台湾能够顺利的走出这波金融危机,并在日后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位置。
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波金融危机对台湾的电子和信息业而言,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点。原因是台湾自身的产业链完整,同时具备极佳的价格能力,加上近年来在品牌与质量上的充分耕耘,已经具备世界一级的产业实力。而在当前「低价」当道的时代下,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有很好的契机能够抢占先机。Netbook、智能型手机以及中国特殊的山寨市场就是目前最明显的市场,怎能不去抢占。
根据中国官方的估计,光山寨手机的年产量就将近1.5亿只,占全球每年11亿只手机的出货量约1成以上,若再加上如PC、MP3等其他消费性电子,其潜在的商机可想而知。加以中国政府在去年底所扩大推行的「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市场研究机构拓墣产研也预计,在计算机这个项目上,2009年就有250万台的销售量,约可带来380亿元新台币的销售额,其中台湾自有品牌的计算机可望有50亿元新台币商机。上述这两块大饼都是台湾机会,必须好好把握。
日前有一项统计数字相当值得国人深思。据统计,中国08年12月自台湾进口的信息计算机、IC零组件及LCD设备等三项产品的总金额下滑了23亿美元,超过中国出口的衰退金额,而减少的部份也被日本、韩国和中国自有厂所取代。这意味着台湾优势正自中国市场消失中,如果台湾政府与产业无法适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低点予以补救,待日后经济复苏时,台湾经济会是个什么局面实在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