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阵子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议题很热门,但可能比较少人知道其渊源,笔者在这里略谈一下资讯技术的考古,也请别见笑,并恳请多方交流指正。

或许,当机器具有若干思考、判断、决策能力时,人依然能适度检视与介入,以免误判发生,这是人与社会在接受人工智慧技术前的担忧与顾虑。
或许,当机器具有若干思考、判断、决策能力时,人依然能适度检视与介入,以免误判发生,这是人与社会在接受人工智慧技术前的担忧与顾虑。

上个世纪人们喜欢谈电脑的世代(Generation),认为第一代的电脑是用真空管构成的,​​第二代为电晶体,第三代为积体电路(今日俗称的晶片、芯片),第四代则为密度更高的积体电路。

严格来说,上述的世代演进,只是电路的实现手法不同而已,一代比一代微小化,甚至第三代与第四代采行相同微小化手法,只在于密度差异。而无论一至四代,电脑都是只能记忆与计算,功效功能相同。

不过到19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颠峰强盛,在电子、半导体、电脑等产业技术上也直逼美国,日本因而提出第五代电脑的十年研发计画,期望开发出具有思考、判断力的电脑,有别于过往只能记忆、计算的电脑。一举超越美国,引领电脑产业。

对于日本提出的计画美国也高度警惕,也对应大量投入相似的研发,目标一样在实现可思考、判断、决策的电脑,此即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但是,十年过去后,美国与日本均宣告失败,不可能开发出完全与人类相仿的思考、判断系统。

虽然失败,但不表示长时间、大量经费的投入毫无斩获,仍然有一些开发摸索过程中的副产品可用,例如类神经网路(Neural Network)、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等均是因此而来。

不仅资讯技术如此,生药产业也常有误打误撞的例子,原本要研发心脏病用药,结果变成壮阳药(威而刚),或原本是治疗摄护腺癌的药,但因为副作用是促进毛发增生,因而变成生发药(柔沛)。

虽然第五代电脑研发而产生人工智慧技术,但也未有广泛运用,过往较知名的是1990年代中后期,美国IBM要重振自身在运算界的威望,打造了高运算力的超级电脑深蓝(Deep Blue,之后改称Deeper Blue),此电脑搭配人工智慧演算,打败了西洋棋(也称国际象棋)王。

到了近年,由于无人车、无人机等智慧自动驾驶议题发酵,以及云端资料中心需要更智慧性的运算,使人工智慧议题重新热门,进而使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词成为新兴热词。

以上为技术的大致渊源,但在技术外也有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由于「机器自主思考」太迷人,因而成为一些科幻电影的重要素材,例如电影魔鬼终结者(Terminator,1984年)就是讲述人类开发出一套具有自主思考的电脑,称为天网(Skynet),天网误判敌国发动攻击(通常想定为苏联)而自行决议发射核弹报复,使地球整片荒芜,而天网也误判所有人类都是敌人必须杀尽,因而自己制造战斗机器对人类展开扑杀,人类必须团结对抗天网。

另一部电影机器公敌(I, Robot,2004年)则是一名警官不相信机器人的自主判断而有的冒险故事。当然也有人认为机器人到后来会有情感,因而有了电影变人(Bicentennial Man,1999年)、A. I. 人工智慧(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1年)等。

或者,日本漫画卡通攻壳机动队(1989年)述说某个不法组织撰写了一个程式,该程式用来攻击他人的电脑系统,但该程式自己产生了自主意识,不愿听令于不法组织而为恶,因而在系统间逃窜,寻求庇护。

该程式在表露寻求庇护的意象时,正义的一方则回应:程式竟然有自主意识,太扯了! ?但程式反驳:你们人类也无法解释为何会有自然生命不是?或人类为何有智慧不是?人类至今只是推想、假设生命的起源。攻壳机动队也启发了美国人编导了电影骇客任务(The Matrix,1999年)。

或许,当机器具有若干思考、判断、决策能力时,人依然能适度检视与介入,以免误判发生,这是人与社会在接受人工智慧技术前的担忧与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