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IMES於7月6日舉辦「智慧製造電子元件技術論壇」,邀請到工研院以及相關產業的專家到場分享,說明工業4.0的導入情況,以及當前所面臨的難關。目前看來,台灣真正升級到工業4.0的企業是少之又少,多半是以2.0、3.0的企業居多,為了讓產業升級,同時知道哪些企業體質適合導入,此次邀請的專家們,為此作了深入的剖析。
![圖1 : 工研院機械所工業物聯網組組長鐘裕亮。(攝影╱葉奕緯)](/art/2018/07/191525565770/p1S.JPG)
圖1 : 工研院機械所工業物聯網組組長鐘裕亮。(攝影╱葉奕緯) |
|
工研院機械所工業物聯網組組長鐘裕亮表示:「現在的產業變化很快,例如過去三十年的雷射印表機代工,從4000美金到現在的25美金,利潤急遽降低。而現在光達技術運用廣泛,可運用於距離偵測與辨識技術,然而光達的價格,未來也會從4000美金降到25美元,只要量大,價格都可以很便宜。因為有自駕車的需求,也培育許多有名的全球獨角獸,例如Velodyne和Quanergy,如後者就是專門開發固態雷達感測器以及解決方案,這些廠商都是促成工業4.0的推手之一。」
鐘裕亮強調:「工業4.0將會更加智動化,如瑕疵品可以透過AI線上檢測,以減少人力,現在必然有導入的為台灣台積電、日本FANUC以及富士通。他們都是為了因應製造趨勢,而自主升級,如大量客製化、以人為中心的製造環境、客戶高度參與製造、製程可視化,預兆式設備健康監測與診斷等。當前是將工業4.0區分為SaaS-軟體服務、PaaS-聯網平台、IaaS-感測控制。現在的金屬、紡織產業也有不得不轉型的壓力,因為面臨了交期短(數位模擬、巨量預測)、客製化(可視化)、缺工(智動化)、全檢(線上量測)、效率(CPS回饋控制)等需求,因此一定的轉型是必須的。」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