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7年第五屆由Globalpress所舉辦的電子高峰會(Electronics Summit 2007)已經圓滿落幕。會場外加州Monterey的天氣乍暖還寒,場中的討論氣氛卻是相當熱烈。這次會議以「結合媒體技術與商機」(bring business and media together)為主題,頗能反映出當前IC設計業界念茲在茲開創獲利新契機的殷殷期盼。
《圖一 Electronics Summit 2007會議現場》 |
|
消費電子市場影響IC設計業
現在消費電子(Digital Consumer;DC)產品競爭激烈的市場趨勢,已深刻制約著IC設計業的技術走向。根據統計,2006年全球前10大OEM廠商,採購全球1/3、總價840億美元的晶片,多數是應用在產品週期只有6個月左右的手機、行動多媒體裝置與無線通信應用裝置;其中1/5才可如期上市,而其中僅有1/10有機會能突破百萬銷售量。
行動多媒體裝置的IC設計產品生命週期過短、汰舊換新速度快,不過57%的晶片在首次投片時是失敗的。IC設計業者經不起晶片研發無效退出市場的成本虛耗,如何降低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便成為鞏固利基的重要關鍵。
此外,講究輕薄短小的行動多媒體市場趨勢,加速IC設計微細化的技術發展,設計複雜度與成本大大提高,迫使業者必須在設計階段提升傳輸訊號、降低漏電流和功耗、並強化可編程等功能,設計驗證除錯調校的軟硬體反覆時間TAT(Turn Around Time)更要縮短,以滿足IC設計具備開放、兼容與快速的市場需求。Tensilica總裁暨CEO Cris Rowen便明確指出,IC設計能否具備低成本與縮短上市時程(Time to Market)的條件,是決定客戶青睞採購的最重要因素。
《圖二 Tensilica總裁暨CEO Cris Rowen》 |
|
為確保晶片設計與投片過程一次成功,分散風險因應市場變遷,以往半導體產業內IC設計、EDA、量產製程等領域專業分工的型態已經改變,彼此間正在平行整合以縮短TAT與NRE來降低成本,包括IC設計業者向晶圓代工廠直接購買EDA、尋求第三方廠商的IP資源、晶圓廠垂直整合IC設計、EDA廠商跨足IP領域等等。
《圖三 DC、IDM、Foundary合縱連橫示意圖 》 | 資料來源:Mentor Graphics |
|
凸顯IC設計的差異性與互通性
在這種市場趨勢下,Mentor Graphics總裁暨CEO Walden C. Rhines認為,IC設計業者要針對多元的應用架構強調產品的差異化(differentiation)特性,才能在競爭中勝出。整體來看,若要凸顯IC設計產品的差異性,必須從四個方面著手:革新系統級設計架構、掌握關鍵IP、改善效能並擴大製程利潤。例如就類比IC而言,製程與設計的差異化不僅重要,並且要擴大應用利基,提升矽晶圓每單位面積的使用效能,少些數位自動化設計的僵化與匠氣,多些應用藝術上的創新與活潑。若在記憶體部分,客戶則渴求標準化介面與多元連結的接腳設計。
《圖四 Mentor Graphics總裁暨CEO Walden C. Rhines》 |
|
倘若設計業者因此外購高價成套的EDA或IP,不僅使成本雪上加霜,設計互通性和開放度也不夠;若租用EDA則條件不足緩不濟急,且有洩漏IP的風險。因此,革新EDA工具以及擴充IP資料庫,迫在眉睫。市場壓力讓革新EDA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因為5年來EDA產業的成長趨緩,已跟不上半導體產業快速適應市場的腳步。
那麼,晶片設計IP的互通性要如何落實?以往由於設計人員在流程設計中應用不同EDA工具,因此在使用加密的IP時常遇到互通性不足的問題。近期Synplicity便發展出非專屬的免費IP加密流程,提供EDA業者、IP廠商與IC設計業者運用,加強擴大產業別之間的互通性。
Synplicity的總裁兼CEO Gary Meyers指出,這個通用密碼系統方法,結合對稱加密法(symmetric encryption)與非對稱加密法(asymmetric encryption)。標準的IP加密方法可讓使用者把加密的IP應用到各式各樣的設計流程中。
《圖五 具有互通性的IP加密方法 》 | 資料來源:Synplicity |
|
獲利關鍵:縮短上市時程
不過目前迫在眉睫的,還是要縮短IC設計產品的上市時程。IC設計業者已經沒有太多充裕的時間設計、驗證與除錯,在電子高峰會上,幾乎所有業者包括Actel、Cadence、ChipX、eSilicon、Open-Silicon、Mentor、MIPS、Tensilica、Wipro等等均不約而同地大聲疾呼,趕緊提出縮短上市時程的解決方案。他們均表示,行動多媒體產品的IC設計複雜度高,IC設計系統也必須要有精確的架構定義,才能降低平行驗證除錯失誤的風險,以符合行動多媒體產品的IC設計要求,特別是在強化內嵌式與多核心處理器的軟硬體協同設計部分。
因此為革新SoC以及量產ASIC架構,電子系統級設計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以及可編程邏輯設計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的技術解決方案,便成為此次電子高峰會與會人士探索關注的焦點。
從SoC開始
消費電子市場趨勢的催化,以及製程微細化技術與設計方法的進步,能開發出高效能、尺寸小、降低後端晶片產品開發難度、縮短驗證與測試時程的系統單晶片SoC晶片模組以及嵌入式系統設計,逐漸成為IC設計的主流。
若要縮短上市時程,關鍵在於SoC的IP模組重用(Reuse IP)和軟硬體協同設計(Software/Hardware co-design)。要整合SoC內部閘數多、架構複雜、數量龐大的功能晶片,核心IP模組要具備迅速重用的效益;透過軟硬體協同設計與模擬、以及利用平行驗證(Concurrent Verification)的概念,在晶片設計投片之前,就預先執行大部份的設計與模擬工作,時程便能縮短。因此,SoC軟硬體協同設計、功率分析以及邏輯語言合成等技術,也越來越重要。
《圖六 開發新設計架構的其他選擇 》 | 資料來源:Mentor Graphics |
|
內嵌式軟體差異化設計成本高
微細化設計的市場趨勢以及晶片投產的高風險,也讓SoC面對產品生命週期短、功能整合性要求高的市場壓力。SoC的設計難度提高,進入ASIC一般量產所需之NRE費用也相當沈重,只有少數資金雄厚的IC設計業者能夠承擔,本質上開發SoC已成為成本昂貴的高風險事業。
Wipro半導體與消費電子部門副總裁Siby Abraham便表示,SoC日益複雜的軟體設計,已經讓SoC的軟體設計成本逐漸攀升,進入90奈米製程的SoC,軟體成本已經超過了硬體部分。若要能在市場中提出差異化設計的SoC晶片產品,大部分的關鍵在於內嵌式軟體部分,而整體來看,ESL(Electronic System Level)的EDA工具應用日益重要。
《圖七 SoC設計成本變遷示意圖 》 | 資料來源:Wipro |
|
《圖八 SoC論壇現場,從左至右:Mentor系統級設計技術總監Bill Chown、MIPS行銷部門副總裁Jack Browne、Tensilica行銷副總裁Steve Roddy、Wipro半導體與消費電子部門副總裁Siby Abraham。》 |
|
進入多核心系統單晶片設計
多核心系統單晶片(MPSoC)可被視為行動多媒體裝置影響IC設計趨勢最明顯的實例,可配置(configurable)處理器能滿足MPSoC的專屬需求。Tensilica的總裁暨CEO Cris Rowen便指出,可配置處理器核心已廣泛應用在包括手機音訊/視訊處理、印表機、行動電視、VDSL數據機等主流量產的市場。現在的SoC,已進入採用5到10個多核心的設計階段,藉由多核心設計,可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並達到低功耗的目標。從1990年代ASIC和SoC技術提升微處理器的設計功能開始,便為可配置處理器打下基礎,2005年更是象徵多核心IC設計時代的來臨。
Tensilica所推出的第7代Xtensa可配置處理器與4款Diamond Standard VDO 處理器引擎,開放IP架構讓客戶按照需求進行客製化設計。Cris Rowen強調,在新興市場推廣可配置處理器設計,結合客戶的創造能力以此開發新產品技術,縮短上市時程並減少驗證成本,是掌握未來SoC市場利基的關鍵。
《圖九 多樣的MPSoC架構 》 | 資料來源:Tensilica |
|
《圖十 多核心系統單晶片的時代已經來臨 》 | 資料來源:Tensilica |
|
SoC軟硬體協同設計
SoC架構靈活度高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就是為了革新縮短IC設計產品上市時程所推出的重要解決方案,以因應內嵌式與多核心處理器協同驗證困難度提高的課題。
在一般封閉式的嵌入式應用中,通常採用專屬的RTOS(Real Time OS)、驅動模組以及應用程式。目前主流的嵌入式作業系統,大部分採用階層式的架構設計,大致可分為3層,底層為負責與硬體溝通的一般應用範圍,中間為通訊、多媒體架構與作業系統本身,上層則是提供操作介面、應用程式的應用層。
《圖十一 階層式SoC軟硬體協同架構設計 》 | 資料來源:Mentor Graphics |
|
MIPS行銷部門副總裁Jack Browne表示,在內嵌式硬體設計上,SoC、FPGA或是ESL都成為IC設計硬體平台的重要解決方案。ESL作為SoC主要設計方式之一,就是要解決日益複雜的軟硬體協同設計問題,從以往的循序驗證(Sequential Verification)轉變到平行驗證,在製作晶片同時就能同步驗證軟硬體設計。隨著設計複雜度的提高,確保與第三方IP供應商的關係,重要性與日俱增,當前IC設計業者應針對不同應用領域的市場,提供包含軟硬體各種開發工具的完整解決方案,形成一個完整的IC設計生態體系(ecosystem)。
《圖十二 SoC軟硬體結構大要示意圖 》 | 資料來源:MIPS Technologies |
|
Synplicity的總裁兼CEO Gary Meyers 強調,在硬體設計部分,現場可編程閘極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原型,是唯一能在提供SoC樣品前、便能先進行軟硬體協同驗證設計的方式。無論是在傳統晶片中嵌入FPGA模組、還是以FPGA來架構SoC,運用FPGA的優勢為SoC服務,在於能夠減少產品後端設計的時間,並能滿足產品的差異化設計需求。不過大致而言,軟體層面的靈活度仍然超越硬體部分,軟體在IC設計的應用創新和差異化特性上,還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Tensilica總裁兼CEO Chris Rowen則認為,應該要先釐清內嵌式SoC的設計觀念,那並不是多個處理器的設計模式,而是多核心的整合設計:從過去典型對稱式的(symmetric)多處理器架構(SMP),已經發展到現在整合不同屬性(heterogeneous)、非對稱式的(asymmetric)多核設計概念(AMP)。AMP模式,能夠讓設計人員使用標準的調整測試工具和技術,完成設計流程。
對SoC設計的期待
既然是不同屬性的、非對稱式的多核設計概念(AMP)開始風行草偃,在此趨勢下,SoC設計團隊的整合方向該往哪裡走?
Mentor Graphics系統級設計部門總監Bill Chown表示,目前IC設計業的團隊主要由以下所組成:包括軟體與硬體設計、系統架構、驗證除錯這四大部分。部門團隊彼此之間,對於系統設計準則規範、IC設計產業的願景與視野、EDA工具應用、設計架構模組化設計等課題,概念與操作方式都有明顯的不同,但是IC設計產品的上市時程越來越緊迫,因此團隊之間溝通整合的效率非常重要。
Open-Silicon總裁兼CEO Naveed Sherwani亦表示,系統設計是不同屬性(heterogeneous)設計團隊的困難整合過程,如何讓設計團隊專注於長期能累積附加價值的IC設計解決方案,而不是應付市場的短期需求,會是業者能否脫穎而出的關鍵。Mentor Graphics系統級設計部門總監Bill Chown進一步表示,SoC業者正在試圖整合更為複雜的IC設計環境,包括IP重複使用(reused IP)、驗證、可編程技術、軟硬體協同設計、資料傳輸協定、通訊網路規劃等等層面,因此SoC業界有必要推出一套標準化自動設計系統的工具平台與方法學(methodology),讓SoC軟硬體協同設計和驗證更加成熟化,進而加速設計時程並減少NRE成本。
《圖十三 Open-Silicon總裁兼CEO Naveed Sherwani》 |
|
ASIC哪裡有問題
既然IC設計的趨勢講究開放、兼容與快速,那麼,ASIC如何擴大利基條件?FPGA與ASIC之間一定是水火不容的嗎?在追求縮短上市時程的市場壓力下,看起來ASIC似乎有點吃力,電子高峰會的論壇焦點,也以”Can Anything Save ASICs?”暗示這種擔憂。
ASIC具備低功耗、處理傳輸速度快、矽晶片使用率高的特性。不過隨著半導體微細化製程的進步,ASIC原本能因高量產而攤提鉅額設計製造成本的優勢,逐漸因為FPGA的價格降低而飽受威脅。ASIC的NRE以及EDA工具的費用,卻因為IC設計複雜性提高而不斷加重。再者ASIC架構的電路閘極數目增加,但晶片面積有限,雖然有些ASIC也逐漸朝向可編程的方向前進,但靈活度仍有待加強。另外,IC設計業者尚未能在IP重複使用(reused IP)、整合、驗證、可編程、資料傳輸協定、通訊網路規劃等等,推出一套標準化自動設計工具平台與方法學,ASIC的應用也受到侷限。而現在FPGA原有可編程設計具備開放、快速與靈活的優勢,則明顯優於ASIC。
《圖十四 ASIC與FPGA性價比結構示意圖 》 | 資料來源:Open-Silicon |
|
設計專用ASIC的成本高,介於1500萬至2000萬美元,對於新創或小型IC設計業者來說,負擔過於沈重。許多中低階消費性電子的OEM業者,多採用以現成IC再利用嵌入式軟體來進行差異化的設計,以此替代ASIC。並且現在針對特定功能的IC設計,FPGA、ASIC、結構化ASIC都是可以選擇的項目,關鍵還是哪種能縮短上市時程、降低NRE以及TAT成本。
《圖十五 ASIC 論壇現場,從左到右:Actel業務與行銷副總裁Dennis Kish, Sr、Cadence行銷部門副總裁Steve Carlson、ChipX行銷副總裁Elie Massabki、eSilicon行銷副總裁Hugh Durdan、Open-Silicon總裁兼CEO Naveed Sherwani。》 |
|
ASIC廠商因應之道
為提振ASIC,相關廠商提出不同解決方案,像是替Apple熱銷產品iPod設計客製化IC的eSilicon,近期便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針對量產的低成本結構,提供客製化的IC開發和製造服務。這種模式能讓客戶在產品開發和初期生產階段,以相同價格的NRE成本計算,而產品達到預定的銷售額時,就會以成本加價模式計算,整體以製造成本為基礎,隨著晶片產量增加而降低單位成本。
eSilicon的行銷副總裁Hugh Durdan表示,過去的成本計算模式各有優點,但都需投資高額的NRE。新的ASIC商業模式,能以較低成本和更多銷售額為計算基礎,客戶可以逐漸攤提費用。
另外,Open-Silicon與MIPS Technologies簽署協議,進一步擴大本身IP晶片和IP資料庫的內容。Open-Silicon可以把MIP處理器的內嵌微細化架構以及數位信號設計,放在ASIC和SoC設計中使用。Open-Silicon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取代傳統ASIC開發流程,簡化設計人員的IP選擇和整合的過程。
消費電子帶動FPGA應用
消費電子市場重開放、兼容、快速的特性,加速IC設計業者對FPGA的應用。已經進入65奈米FPGA的優勢,擁有可編程、除錯、再編程和重複操作的特性,並不是採用固定功能,而可以由設計人員或第三方廠商根據應用自行設定;亦可在遠端重新編寫程式、利用網路將程式碼載入韌體;能有效縮短IC設計產品的上市時程,應用範圍涵蓋消費電子、行動通訊基地台、車用電子、工業國防與航太等領域。拜奈米微細製程技術所賜,相同面積中的電晶體倍增,間接也讓FPGA條件成熟,具備更多電路資源發揮可編程與系統升級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1986年Xilinx提出FPGA後、如今能重新獲得IC設計業者關愛眼神的原因。
過去一顆最高電路密度的FPGA與ASIC相比,在邏輯閘數目上的差距約為100倍。而今差距已縮至10倍;過去要用上數百顆的FPGA、才能模擬一顆完整的ASIC,現在則只要數十顆即可完成。
《圖十六 FPGA設計工具的演進 》 | 資料來源:Synplicity |
|
若就SoC部分來看,在研發數位訊號處理器和高速介面等關鍵功能的硬體核心IP核心部分,FPGA已經開始威脅ASIC。Xilinx的CEO Wim Roelandt表示,高階IC產品以FPGA架構的設計方式開始擴散,其他中低階FPGA的諸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FPGA應用在顯示器介面、視訊卡/電視卡介面、以及視訊切換器等消費性與工業市場的各項創新量產型應用,已經能提供彈性高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在低成本的FPGA市場,則是集中在住家、汽車、以及工廠等網路終端的量產應用,像是平面顯示器、無線網路、家用閘道器、以及IP機上盒等消費性與無線產品。另外Xilinx也提出EasyPath方案,可使FPGA的成本降低80%,客戶不需要進行任何轉換和功能再驗證,就可實現低成本FPGA的解決方案。
《圖十七 Xilinx CEO Wim Roelandt》 |
|
用FPGA製作ASIC原型
若要打造一個ASIC的原型品(prototype),可以用多顆FPGA架構成一個更大的完整電路以進行實效模擬,另外也能用EDA工具輔助拆解ASIC電路、分配成各顆FPGA進行測試驗證。採用FPGA原型驗證ASIC的優點在於,能夠在晶片開發階段就先以FPGA設計開發成板進行測試,提早開發軟體作業,能加速晶片產品的上市時程。
Synplicity的總裁兼CEO Gary Meyers 表示,由於FPGA功能增加、可協助IC設計業者縮短產品開發時程,近來採用FPGA製作ASIC原型進行驗證的方式與日俱增。他並且預估,2007年65奈米製程的FPGA原型驗證將會成為主流,以FPGA製作ASIC原型的市場已經成熟,特別是在高效能DSP、消費電子與車用電子等應用上,FPGA將會有明顯成長。不過降低TAT成本、精簡IP設計工具與相關環節,會是FPGA能否在市場勝出的關鍵。
《圖十八 Synplicity的總裁兼CEO Gary Meyers 》 |
|
Synplicity目前針對ASIC驗證部分,主要提供Synplify Premier以及Certify兩套工具。前者是FPGA實體合成的重要方案,至於Certify軟體則是高效能的ASIC快速原型工具,能夠將複雜的ASIC設計分割為多顆FPGA進行驗證。此外Synplicity也推出新一代ASIC驗證方法TotalRecall,賦予設計者快速除錯確實修正進行驗證的能力,能大幅改善FPGA原型的應用。
《圖十九 新一代ASIC驗證方法架構示意圖 》 | 資料來源:Synplicity |
|
結構化ASIC
不過FPGA架構功耗高、速度慢、資源浪費等弱點,在面對複雜功能設計的市場要求時,仍未能盡善盡美。因此融合ASIC與FPGA功能的結構化ASIC,便成為IC設計業者另外的重要選項。
ChipX行銷部門副總監Elie Massabki指出,結構化ASIC是在FPGA和ASIC之外另一種快速成長的IC設計架構。結構化ASIC的速度跟耗電量雖然落後ASIC,不過與FPGA相比則較具競爭力,尤其是在高閘數設計與大量生產的產品上。
Open-Silicon總裁兼CEO Naveed Sherwani表示,要確定結構化ASIC的效率有不同的方法,包括估算晶片成本、計畫的預測性以及測試的可靠性。一般而言,如果晶片的基本成本是X,ASIC廠商則將晶片的售價訂為2.5X到7X。
《圖二十 FPGA與結構化ASIC尺寸演進比較圖 》 | 資料來源:Synplicity |
|
不過結構化ASIC還是牽涉到晶圓廠的製程技術,目前仍缺乏標準化的製造流程,不若ASIC與FPGA都已進入成熟標準化階段,相關業者都還在自我嘗試制訂結構化ASIC的程序,整體發展因此受到限制。若與結構化ASIC相較,大部分FPGA的電路面積用在線路信號的連接傳遞與基礎邏輯單元,僅有少數用於功能設計。
繼往開來的IC設計業
整體而言,縮短IC設計成品上市時程、降低NRE成本、符合開放兼容與快速的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是當前多數IC設計業者競爭求存的不二法門。未來不同屬性的設計團隊如何提高效率相互整合、並提出一套標準通用的設計平台工具與方法學,會是IC設計業能否開創獲利新契機的重要關鍵。整理分析SoC與ASIC等基礎電子的技術內容與市場趨勢後,目前消費電子市場的應用現況,IC設計業者又提出怎樣的看法?在下月電子高峰會特別報導的介紹裡,將會有另一層更深入的分享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