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想像一下,在一個小小的海島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0家公司,正隨時想盡辦法力圖生存發展,應該就可以體會到台灣人旺盛的工作活力 - 這平均30家的數據中還未扣掉占了台灣一大半的山地面積,也未加上公路上每走幾步就有的霓虹閃爍、檳榔女郎之家;相當特別的是,這30家公司中,有29.3家只能算是中小企業。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國88年《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目前全國企業共有108萬5千家,其中年營業額小於8千萬的中小企業有106萬家,占全部企業的比率高達97.73%。再以就業人數及受雇員工人數來分析,中小企業占全國(包括受政府雇用者)的比率也高於大企業,分別為78.25%及69.25%,如(表一)。可見中小企業確實為台灣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主體。
註:1.本表之中小企業定義,係按民國84年修訂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係分別依資本額6千萬元或年營業額8千萬元以下統計之。
2.表中有 * 表示包括受政府雇用者。
資料來源:1.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依87、88年營業稅稅籍資料運算而得。
2.行政院主計處,《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民國87、88年。
存廢新契機 - e-Business
台灣的中小企業無疑是台灣經濟活力的重要泉源,在過去數十年來,以其彈性與效率的特長,曾參與創造了不少台灣奇蹟。但在進入廿一世紀的今日,一波新的機會與挑戰已經出現:面對數位經濟時代的來臨,台灣的中小企業能否掌握轉型的契機,善用網路的資訊與快速、低廉的通訊優勢,以及無遠弗屆、雙向互動的特色,繼續扮演產業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或是喪失反應能力,終被企業巨獸所吞噬、被時代狂潮給淘洗出局?
關鍵之一將在於中小企業本身之電子化 (e-Business) 能力。
電子化的推動可以讓企業更有效掌控財務、備料、運輸、存貨管理等各個經營環節,進而達到快速反應的目的。這對於企業來說,不但使得內部溝通迅速,在與上下游廠商、客戶聯繫,都因網路化而降低成本,但關係卻能更形緊密。如此一來,企業將可以更專注於本身的核心業務上,而將低附加價值的業務外包,形成新的附加價值鏈。
轉型製造服務業,提升附加價值
台灣由於本身的腹地狹小,內需市場有限,所以是標準的海島型經濟,對國際貿易的依存度極高,許多產業的生產活動,主控權更操之於國外買主。因此,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與國內外大廠建立長期穩固的夥伴關係,和中小企業本身是否能在全球供應鏈內站上有利定位,息息相關。
即使規模經濟與品牌效應在網路世界的重要性又逐漸浮現,但以垂直專業分工來追求最大效率的概念,也讓國際性大企業願意將非核心專長的業務外包;在此策略性外包趨勢下,台灣的中小企業仍可望發揮既有的生產效率及彈性優勢,爭取到更多的大企業訂單。
但首先,中小企業得和大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緊密連結,才能充分掌握上、下游中心廠及衛星廠的狀況,快速反應市場需求。再加上台灣製造產業的外移現象,使得廠商的管理總部,必需遙控指揮全球不同地區的生產基地,供應鏈管理、全球運籌管理等系統,顯得更為重要。
此外,台灣最擅長的代工生產領域上,也正面臨大陸、東南亞等低成本國家的競爭,台灣廠商為維持競爭優勢,必須從單純的委託設計代工(OEM/ODM),轉變為結合製造體系與物流的製造服務業,並善用資訊工具來提升服務的品質與管道,才能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及持續保有競爭優勢。
國內企業電子化 開始發燒
電子化(e化,或e-Busieness),幾乎不受網路泡沬化的影響,正一波波地在各個產業與企業中快速發酵。
何謂e-Busieness,依Malecki在99年所作的定義如下:
「運用企業內網路(Intranets)、企業外網路(Extranets)、及網際網路(Internet),將重要的企業情報與知識系統與其供應商、經銷商、客戶、內部員工及相關合作夥伴緊密結合;藉著網路技術的運用,改變原有企業流程,其中主要的技術應用範圍包含:企業流程再造、客戶關係管理、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企業智慧等,以創造、傳遞及累積企業價值。」(Malecki III, M.H)
企業電子化的導入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自動化」開始,企業先以利用機器來減少人力成本為目標;第二階段為「合理化」,即利用資訊工具來突破工作流程流暢的瓶頸;再進一步則為「組織再造」階段,將企業調整為符合新經濟時代的學習型、服務型組織文化。
不同產業由於特性上的差異,在電子化的需求方向自然也有所不同。以製造業來說,由於產業合作的特性是代工、生產,以提升經營效率為電子化的導入重點,所以優先選擇導入的會是電子採購或供應鏈管理等企業應用軟體;批發、零售或物流等服務業則因屬於內需性產業,導入電子化將首重市場需求的掌握,因此會以客戶關係管理及資料倉儲等軟體為應用重點。電子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在製造業中是電機電子業及車輛業,服務業中則是3C流通業及綜合零售業,請參考(表二)。
半數企業應用網路處理業務
台灣企業電子化的情況如何呢?根據資策會MIC、經濟部工業局針對台灣產業「e-Business應用程度」的調查報告顯示,2000年已有超過一半的企業運用網路來處理部份業務,其中製造業的比重為57%,服務業為46%;但在更進一步的導入線上交易系統的功能上,則仍處於起跑階段,製造業中僅有23%導入,服務業則更少,只有18%。如(圖一)、(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