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台灣製造業盛會「2018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上月於南港展覽館開幕。延續過去幾年的智慧製造議題,今年展會仍以工業機器人為主軸,且規模為歷年最大,除了全球前20大工業機器人廠商在台會師外,工業4.0的發起國–德國也在展會中設置德國館,各類關鍵零組件大廠也紛紛與會。
此外,自動化領域的隱形英雄,關鍵零組件「線性傳動元件」,延續火熱氣勢,全球指標性大廠也在展中大顯自動化隱形英雄的風采。
本刊今年也走訪了多家關鍵的亮點廠商,為讀者帶來第一手的展場報導,透過這些領導業者的新品和最新解決方案,一窺未來自動化和智慧製造的最新趨勢。
歐姆龍
圖1 : 歐姆龍在這次的自動展中展出工業物聯網完整解決方案。(攝影/王明德) |
|
日系自動化大廠歐姆龍(OMRON)近年來主攻工業物聯網,在這次的自動展中也展出完整解決方案,從底層設備到上層雲端,均有對應產品,透過該公司的解決方案,製造業者將可快速架構出工業4.0系統。
歐姆龍指出,雖每一製造業者的需求不盡相同,不過業者在導入工業4.0系統時,若全面採用客製化設計,將造成製造商本身難以掌握系統,歐姆龍的產品則均為標準設備,加上其產品線齊全,製造業者可免於系統受制於系統整合商,並可依本身需求調整系統功能,打造出最適化架構。
除了自身產品外,歐姆龍近期也與IT大廠宏碁雲架構(eDC)合作的解決方案推出「AIOT」架構,由歐姆龍提供OT端設備,並與eDC的雲端平台,打造出IT與OT整合的工業物聯網系統,協助製造商可快速導入智慧製造系統。
四零四科技(Moxa)
圖2 : 四零四科技的Turbo Ring與Turbo Chain兩種交換機,可滿足大型基礎建設如工廠、交通、建築與能源等領域的需求。(攝影/王明德) |
|
工業通訊大廠四零四科技(Moxa)在今年的自動化大展推出完整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包括設備、控制與資訊等3層架構,透過邊緣設備與雲端的鏈結,加速IT與OT系統的整合,在骨幹網路部分,四零四科技(Moxa)的Turbo Ring與Turbo Chain兩種交換機,將可滿足大型基礎建設如工廠、交通、建築與能源等領域的需求,Turbo Ring主要為環狀網路拓樸,作為主要網路架構,Turbo Chain則為鏈狀拓樸,在使用者可視本身需求,彈性增加網路工作節點,兩者的備援機制也都為毫秒等級,可確保系統的穩定性。
四零四科技(Moxa)指出,設備連網是架構智慧製造系統的第一步,與一般商用系統的環境相較,工廠環境相對嚴苛,再加上系統的運作對穩定性要求極高,因此工業等級通訊設備的採用勢在必行,四零四科技(Moxa)長年深耕此領域,這次展出的工業物聯網完整解決方案即是成果之一,未來將持續投入資源,協助製造業者打造智慧製造系統。
東元
圖3 : 東元電機展出「超高功率密度暨智能馬達(VHPD)」產品,挑戰全球355框號馬達功率密度的上限。(攝影/王明德) |
|
東元電機在今年自動化展中,展出了領先全球的「超高功率密度暨智能馬達(VHPD)」產品,挑戰全球355框號馬達功率密度的上限。東元電機指出,VHPD馬達重量減少20%,功率密度提升33%,成功挑戰同級馬達的最高功率密度,並且內建馬達智慧健康管理系統,集超過功率密度、高效率、智能化、緊湊化的特色於一身,是2018年東元集團的代表性產品。
此產品除了超高功率密度外,也具備高效率、輕量小型化及智能健康管理等特色,特別適合搭配具緊湊型需求的風水力機產業設備,應用於煉油廠及電廠等大型廠區內,可減少空間運用並簡化結構,此外VHPD也內建集團相關企業東訊公司開發之智能健康管理系統,提供遠距、即時維保,大量節省維運成本及能耗。
台達電
圖4 : 台達電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表示,數位製造時代來臨,產業必須積極導入智慧的生產與管理模式。(攝影/王明德) |
|
台達電今年以「智慧製造·創變產業新未來」為主軸,結合自身工廠發展智慧製造的經驗,展出為工廠、產線、設備機台打造的全方位智慧製造解決方案。針對智慧工廠,台達整合工控與自動化軟硬體設備,協助客戶掌握工廠生產製造運作要素及廠務能源管理;首度在台展出的彈性多工智能產線搭配智能輸送線實現快速分流作業,現場接單為來賓客製專屬禮品,此外全新推出全自動沖壓及3D視覺點焊等高階製程解決方案,助力客戶產線設備智慧升級。
台達電總裁暨營運長張訓海表示,數位製造時代來臨,產業必須積極導入智慧的生產與管理模式,以因應市場產品多樣且快速推陳出新、追求高品質等趨勢與需求,串連智慧產線、生產管理和資料分析,建構智慧工廠,是各行業勢在必行的方向。
倍加福
圖5 : 倍加福的R2和R3系列光電式感測器是專為電子產業所設計。(攝影/王明德) |
|
感測器工業物聯網系統的核心元件,長年深耕此領域的倍加福(Pepperl+Fuchs)今年展出了一系列專業工業領域設計的感測器,其中R2和R3系列光電式感測器是專為電子產業所設計,倍加福指出,電子製造業產品體積日益微小化,對感測器帶來嚴苛考驗,且其產線系統空間緊湊,對感測器體積也有所要求,而R2與R3目前在電子產業已多有應用。
R2系列帶有M2安裝孔,可有效節省設備空間,同時R3系列則提供了標準的M3安裝孔,由於其小型化設計,可用在小空間中進行高精度檢測,倍加福表示在部分需要近距離檢測目標物的應用,振動能會導致感測器表面受到磨損,導致感測器受損, R2和R3系列則設計有耐磨的防靜電前置玻璃,防止灰塵堆積和耐磨損,可提升設備運作的效能與使用壽命。
東佑達
圖6 : 東佑達產品著重產品效能與CP值表現,原本一般型也都開發內嵌滑軌型G系列的產品規格來提升剛性以及力矩。(攝影/王明德) |
|
東佑達今年展出的了一系列新產品,包含閉迴路步進/DC伺服/AC伺服馬達全系列從超小型電動缸、電動夾爪到中大型電動滑台、線性馬達以及桌上型點膠機、各尺寸中空旋轉平台、AGV基礎套件等多樣新產品。
東佑達自動化是台灣單軸類及直交型機械手第一品牌,滑台模組、電動缸、電動滑台、電動夾爪向來是東佑達的四大天王,東佑達的這四大產品線不但完整且稱霸台灣中小型應用市場。其中電動缸是品牌新興的明日之星。
2018年東佑達產品著重產品效能與CP值表現,除了進化原本電動缸、機械手的控制系統穩定度外,並導入狀態指示燈、讓客戶可以直接在硬體上就可以監控運轉中、馬達on/off以及異常狀況,原本一般型也都開發內嵌滑軌型G系列的產品規格來提升剛性以及力矩,性能將是國產同業之最。
全球傳動
圖7 : 全球傳動總經理李進勝指出,自動化系統必先需要求足夠的精準性,智慧化才有其意義。(攝影/王明德) |
|
全球傳動今年展出了滾珠螺桿、滾珠花鍵、三軸機器人,以及結合滾珠螺桿及花鍵三合一功能產品,總經理李進勝指出,工業4.0根基於自動化系統,而自動化系統必先需要求足夠的精準性,智慧化才有其意義。而全球傳動除了持續提升產品的精度與多樣性外,今年來也積極布局工業4.0,投入智慧化傳動元件的設計。
李進勝表示,今年除了元件產品外,也展出與其他技術結合的系統架構,包括機器手臂與AR、VR,他以VR為例,使用者在戴上虛擬實境眼鏡時,可與其互動式座椅搭配,讓使用者從眼鏡接收到的虛擬實境視覺與互動式座椅的作動搭配,達到身歷其境效果,而互動式座椅要能與眼鏡同動,就必須依靠滾珠螺感的精準動作,他指出,透過新技術的創意,未來傳動元件在智慧生活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元。
欣軍
圖8 : 欣軍的SQ802與SQ803方型護管設計更輕薄、順暢度更佳。(攝影/王明德) |
|
隨著智慧化趨勢的落實,各類型自動化設備的應用大增,方型鏈條護管大廠欣軍以自創品牌「SINZ」將產品成功暢銷於美、日、大陸等國際市場,自動化展推出的產品線包括方型鏈條護管、可撓性軟管、接頭、電子電源接頭、尼龍管和接頭、切削油管等類產品,同時提供安全牢固的品質系統,創造高品質的產品與完善的服務
欣軍品牌所產製的產品種類高達200餘種,所研產的產品系列齊全,其中方型鏈條護管具有多項優勢設計,這次的展出亮點為SQ802與SQ803方型護管,該公司指出,現在的自動化設備動作繁複且快速,這兩大產品不但設計更輕薄、順暢度更佳,且運作時的聲音更小,不易摩擦產生粉塵,該公司產品材料與機構都為自行研發,且已獲得國際專利。
台灣寶帝
圖9 : 台灣寶帝數位化產品可透過數據蒐集及遠端監控,協助掌握製造過程。(攝影/王明德) |
|
工業4.0讓智慧化為製造業掀起浪潮,為使上層系統可精準分析底層設備的各項數據,台灣寶帝(Burkert)這次展出了一系列智慧化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台灣寶帝指出,數位化已成為製造業趨勢,該公司的數位化產品可透過數據蒐集及遠端監控,協助掌握製造過程,提升安全性、生產效率及品質管理,尤其是預測性保養,可大幅降低整體成本及風險,使檢修排程更具靈活度,容易整合的模組化設計,未來可以持續的升級及擴充,而且完全不必擔心相容性的問題。
台灣寶帝提供的產品多樣、齊全且符合國際規範,所涵蓋的應用範圍深入各行各業,如食品飲料、製藥CIP/SIP 清潔滅菌系統、充填、混合及批量控制、冷卻控制、水質分析、膜應用、濃度控制、表面加工處理、蒸氣控制及微量控、取樣分析等。
高明鐵
圖10 : 高明鐵高達90%以上之零組件自製率,可確保產品品質及產品交期穩定。(攝影/王明德) |
|
自動化傳動元件大廠高明鐵,今年以「智能自動 便利夢想」為主題,展出一系列高精度自動化產品,業務處國內業務部一課副課長張傳昌指出,高明鐵的產品以實用為最高設計準則,此次會展的產品並非只為展示所設計,展會結束後,所有產品都會運回進入產線使用。
張傳昌表示,高明鐵主要產品線包括微型滾珠螺桿、微型線性滑軌、交叉滾子軸承及聯軸器等自動化零組件;以及精密滑台、精密對位平台、工業臂滑台、電缸滑台、小型工業臂、電動夾爪等自動化模組產品,其廣泛應用於各種自動化製造產業,其中高達90%以上之零組件自製率,可確保產品品質及產品交期穩定;且自行開發生產專用機,提升加工速度及產品精度;同時還進行產品「驅控一體」,強化模組產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