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看板從問市至今不超過10年歷史,系統架構卻已歷經好幾代的變革,最初是由LCD與DVD播放器組成,當企業要更換播放內容時,就派出工讀生巡迴各個設置點更換DVD片,之後PC技術引入,嵌入式播放器取代了DVD播放器,功能變得更豐富、應用也變得更多元。
就硬體端來看,數位看板主要分成伺服器、播放器、螢幕三種,軟體則分成硬體控制與內容管理二類,一般工業電腦廠商皆將產品開發重點放在嵌入式播放器上,這是因為數位看板長時間頻繁運作,對於系統穩定度要求高,成為IPC廠商的切入利基點。
此外,部份IPC廠商亦跨足螢幕市場,與一般商用LCD螢幕相比,工業級螢幕在品質、邊框厚度與結構上有較佳表現,工業級螢幕的邊框厚度可以做到0.5公分,應用在多片拼接而成的數位看板上,可以呈現出較佳的視覺效果,至於內部架構則儘量簡化,捨棄揚聲器、喇叭、Turner等非必要的零件,提昇系統運作穩定度。
嵌入式播放器 X86和RISC互相較勁
回到嵌入式播放器來看,任何嵌入式系統都免不了要面對X86(CISC)與RISC兩大陣營的互相較勁,數位看板播放器亦復如此,目前,市場以X86架構使用比例較高。
數位看板在剛起步的階段,由於應用不夠成熟,出貨量也沒有大到能夠吸引廠商對此量身訂做專屬元件的程度,使用X86架構的成本相當高,遠大於RISC架構,再加上X86 CPU在高速運轉時所帶來的熱度,會讓系統溫度快速上升,必須仰仗風扇來解決,不過數位看板重視穩定性與低噪音,而風扇偏偏是X86系統中最容易故障也最吵雜的零組件,倘若採取無風扇設計,X86系統又會有CPU性能上的限制,種種因素使得X86架構在初期未能順利打進市場,RISC成為當時數位看板的最佳選擇。
隨著技術進步、電子零組件價格下滑,以及數位看板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投入市場的競爭者越來越多,X86播放器的成本雖然仍舊高於RISC,但已在使用者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再加上IPC廠商技術精進,藉由機構設計讓高階CPU也能做到不必靠風扇來散熱,使得X86架構的使用比例開始追上進而超越RISC。
不過也有業者認為,RISC的硬體成本雖然較X86便宜,但在軟體與韌體開發上卻得投注較多時間與資源,相較之下,X86架構仍然略勝一籌。
另外,從數位看板的績效表現來看,RISC比較適合播放像海報、照片等靜態資訊,若要播放Flash或投影片等動態資訊的話,就得結合硬體解碼晶片才會有流暢的畫面,然而綜觀現今數位看板所播放的內容,大多都是動態資訊,從這個角度來看,使用RISC播放器只是將平面海報升級成電子海報而已,顯然失去了數位看板的精神。
回歸到X86架構來看,目前X86播放器所使用的處理器與消費性電子產品沒有太大差異,其中,Intel在2008年推出的低功耗處理器Atom,是目前數位看板播放器在考量功耗時的主選。
雖然Atom本身的繪圖處理能力不佳,不支援Full HD高畫質影片,似乎不符合數位看板的需求,但因為具備成本低及省電的優勢,加上不是每一個使用者都要求播放高畫質影片,使得Atom還是獲得一定程度的市場支持。
關於Atom繪圖處理能力的問題,只要搭配影像解碼晶片,就能解決Atom不支援Full HD影片格式的問題,另外, Nvidia將圖形處理器與Atom處理器互相整合而成的ION平台,最適合應用在數位看板,不僅補強Atom繪圖能力不足的弱點,同時又保有Atom低功耗的優勢,可惜的是Nvidia目前並沒有長期供貨保證,所以ION平台目前只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IPC廠商不敢貿然採用。
除了Atom這種低功耗的處理器外,數位看板播放器也有使用高效能處理器的需求,尤其現今越來越多數位看板走向拼接式,也就是由二個以上LCD螢幕組成一個數位看板牆,這意味著一台播放器必須支援二個以上的螢幕,隨著螢幕數量增加,若每一個螢幕都要播放不同內容,處理器效能就要相當好,才能避免出現畫面延遲的現象,像美商定誼科技在2009年推出支援16個顯示螢幕的播放器,採用的就是Inter四核心處理器i7,讓每一個螢幕都能播放Full HD或全高清(Super High Vision;SHV)規格的多媒體檔案。
善用週邊設備 為數位看板裝上智慧雙眼
如果說CPU是數位看板播放器的大腦,那麼週邊設備就是它的雙眼,透過攝影機、感測器…等週邊元件,讓數位看板根據觀看者需求播出廣告,達到精準行銷的效益,也能夠自動偵測環境狀態進行調整以節省能源,新一代數位看板不僅重視圖像處理能力及互動功能,也越來越強調智慧意涵,就如同聘雇一個隱形銷售人員在店內為客戶服務,不再只是一個播放多媒體資訊的平台而已。
推動硬體標準 市場接受度仍待考驗
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數位看板硬體設備也變得更加多元化,部份業者開始會作推廣標準,希望藉由標準制定來達到推動市場的目標,業界人士指出,任何一項新科技都必需具備模組化及標準化介面的前提,再附加上軟體,才能快速擴大市場。
位在CTO Club平台下的數位數位看板產業促進會(Digital Signage SIG;DS SIG),可說是目前台灣最積極推動數位看板標準的單位,其將重心放在制定產業規範上,針對面板、顯示器、播放器、系統整合、應用介面等產品規格進行討論,希望能制定出業界統一的標準,從而擴大數位看板在台灣的應用市場。
目前,數位看板硬體設備所存在的整合問題相當多,包括面板長期使用的功耗管理、不同通訊標準整合問題(包含3G、WiMAX、Wireless)、面板的散熱問題、播放器與螢幕(或顯示器)間的介面標準等,身為DS SIG成員的研華技術長陳贊鴻曾經表示,惟有先制定硬體的介面標準,才能避免研發或生產上的無謂浪費,進而創造硬體設備的附加價值。
不過除了研華外,眾家IPC廠商對於所謂的標準仍持保留態度,甚至不覺得「沒有標準」會是數位看板未來發展上的難題,由此看來,制定標準似乎只是少數廠商一頭熱的想法,未來就算DS SIG制定出一套標準,也得等到通過市場考驗才能真正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