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以中華電信目前一年營收約1800餘億元,扣除掉來自於行動通訊業務約550億元的營收,固定網路相關業務的部分所創造的營收大概在1400億元之譜。換句話說在中華電信獨家經營的今天,台灣一年固網市場的產值大略也就是上述結果。
以市場上已經存在著中華電信這個既有的龐大競爭對手,一年僅約1400億元的產值規模,值得三家新固網業者共募集了約2000億元左右的資金來投入嗎?以太電、遠東及力霸三家主導新固網公司的老字號集團,長時間在商場打滾所培養的商機嗅覺,當然不會去做不合乎經濟效益的生意,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調查報告指出,台灣地區固網商機將在2011年達到新台幣5200億元規模,相當於目前規模的3~4倍,等於每年仍有約15%的複合成長率。
因應固網相關業務的發展,隨著各新固網業者將陸續開台營運,未來各家固網業者所可能採取的經營模式、市場策略將是本文分析的重點;本文同時也將探討隨著新固網業者的開台,對於相關網路服務市場所產生的影響。
台灣固網市場現況
在探討固網業務開放相關商機與影響之前,首先應先就目前台灣固網市場現況與三家新固網公司團隊的背景有所瞭解。前文中有提到,台灣地區目前一年固網產值大約為1500億元水準,其中主要包括業務有市話、國內長途、國際電話、數據通信等業務。
市話業務
在市話業務方面,目前台灣約有1200餘萬用戶,以人口計算普及率達55%,其中企業戶約佔3成,一般戶佔7成,因此扣除企業戶後平均每個家庭擁有約1.3門市話門號。包括月租費、通話費以及接續費收入,預估台灣全年市話業務產值約達700億元。從中華電信營運經驗來看,由於市話業務必須背負龐大的最後一哩(last mile)末端網路的維護成本,因此該項業務難有獲利表現,加上成長性不高,且新固網業者最後一哩網路建立並非一蹴可及,因此短期內新固網業者在市話業務上並不會積極介入。
國內長途電話業務
在國內長途電話業務方面,1998年台灣國內長途電話通話量達到110億分鐘的水準,不過在行動電話普及率大幅攀升取代後,近年呈現衰退趨勢,預估今年台灣國內長途話務將減少至不到100億分鐘。更由於每年費率連續的調降,預估台灣地區國內長途電話業務產值將由1997、1998年一年達370億元以上的高峰減少到今年的200億元出頭。
雖然國內長途電話業務呈現衰退,不過由利潤的觀點來看,高達七成以上的毛利水準,而且可藉由撥號轉接方式提供中華電信市話用戶使用,因此國內長途電話業務仍是初期新固網業者要積極爭取的服務項目之一。
國際電話業務
在國際電話業務方面,與國內長途電話一樣,高毛利與提供服務容易的優點也是目前新電信業者會積極投入的業務。過去幾年台灣地區國際電話使用分鐘數每年呈現10%以上的成長,估計在2000年已達到10億分鐘,而在資費水準持續降低刺激下,預估2001年更可達到13億分鐘以上,不過產值則由1998年約400億元水準減少到300億元左右。
數據通信業務
最後一項跟固網業務相關性較高的則是指數據通信業務,其中主要包括網路撥接業務、專線業務與寬頻接取業務(如ISDN、ADSL等),其中用戶數已達500萬以上的網路撥接業務受到寬頻接取業務的影響,未來成長將趨緩,所以專線業務以及目前用戶仍不到20萬戶的ADSL寬頻接取業務將是固網相關業務中,成長潛力最大者,也是新固網業者最極欲開發的業務項目。
新固網公司團隊背景
自去年3月19日公布固網執照得主後,至今已經將近一年,包括東森寬頻、新世紀資通以及台灣固網三家新興電信服務商(CLEC)也即將正式開台營運。
東森寬頻電信(EBT)
東森寬頻主要是由力霸集團所主導成立,透過力霸、嘉食化、中華銀、友聯產險及東森多媒體等關係企業持有東森寬頻股權的30%,合作外資為德國電信,其他則有黨營事業、宏泰集團、交銀、彰銀、中鋼、新光集團、東元、新光產險、東南水泥、明台產險和華榮集團等35家公司,其中台鐵將以資產作價參與投資。因此對東森寬頻來說,台鐵以259個車站為節點所建構的環島光纖骨幹網路以及涵蓋戶數達160萬戶以上的有線電視系統環狀網路(HFC網路),構成其電信網路的雛形。
整體而言,東森寬頻主要優勢有三,其一是相較於其他兩家新固網業者,擁有有線電視環狀網路的東森寬頻在「最後一哩」的網路建設上已佔有先機;其二是旗下有線電視將近一百萬的收費收視用戶提供了東森寬頻真正「有線」的固網潛在用戶;其三是擁有龐大媒體投資的東森集團,將比其他競爭對手在未來寬頻世界中內容的提供上更具有優勢。但是東森寬頻在行動電話業務上則是四家業者中唯一欠缺的,對於其未來產品組合上會比較不完整。
新世紀資通(NCIC)
新世紀資通主要是由遠東集團所主導成立,集團內遠紡及亞泥兩大次集團合計持股達4成以上,合作外資為新加坡電信,其他主要股東包括中華開發、統一、台電、國壽、互盛資通等。
新世紀資通係以台電骨幹網路配合遠傳電信全省行動電話網路為基礎鋪設管溝。擁有遠傳電信的營運經驗是新世紀資通的優勢之一,將可提供用戶有線及無線的組合電信服務。此外新世紀資通團隊成員擁有的建築物已包括台北市19%的主要商業大樓,可供興建電信機房之用,關係企業每年花在通訊的費用金額更高達31億元,為該公司提供了基礎的企業用戶基礎。不過在最後一哩的建置上支援較少、目前真正有線的客戶仍較少為其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台灣固網(TFN)
台灣固網主要是由太電集團所主導成立,持有台灣固網股權達20%,合作外資為美商通用電信(GTE),其他主要股東包括台電、富邦、大陸工程、宏碁、長榮、仁寶、日月光、國巨、新光、東訊、智邦、鴻海、震旦行等。在網路建設上,配合台灣大哥大自建網路。與新世紀資通相同,台灣大哥大使其產品線與客戶基礎更加完備,但是最後一哩的弱勢以及缺乏真正有線客戶的問題仍舊存在。
發展策略與模式
根據目前台灣地區固網相關業務現狀,歸納未來三家新固網業者可能採取之發展策略與模式如下:
建設最後一哩為必走之路
缺乏最後一哩的建置,短期新固網業者不易發展市話業務,因此ADSL的電路業務將受影響。在電信網路建設中,骨幹網路雖然造價昂貴,但是建設困難卻比較小;然而真正要做到接線到用戶處的最後一哩網路建設,因為涉及到挖馬路的問題,因此這才是新業者網路建設的困難所在。
目前中華電信市話業務已擁有交換機達1500萬門以上,線路達2424萬對(其中地下化已達82%),光纖用戶迴路20萬蕊公里。由這個角度來看未來中華電信仍將在市話業務上佔有絕對優勢,但是對於新固網業者而言或許成本高利潤小的市話業務吸引力不大,不過在未來數據業務中,ADSL的電路業務仍須靠著最後一哩的網路建設才有辦法推動。
建置最後一哩的頻寬就像是建構網路世界裡的「通路」一樣,許多周邊的商機都要靠這個「通路」來完成,因此未來建設最後一哩的網路建設仍將是業者必走的方向。不過短期內新業者能夠提供市話業務的區域恐仍有限,同樣的提供ADSL電路業務也有限,特別是非企業大樓用戶推展更加困難,因此面臨競爭仍低的情況下,預期短期內中華電信ADSL用戶每個月700元的電路費調降空間不會太大。而對於新固網業者而言,未來最後一哩的建置將以ADSL為主要業務項目,業者目前皆已推出預約ADSL與市話語音的組合性服務。
競逐長途、國際電話市場
因為長途電話、國際電話具備高毛利、可以撥號轉接方式推廣等特點,業務推動較不受最後一哩影響,因此成為現階段新業者介入固網業務的殺戮戰場所在。前面提到,在傳統的固網業務中,國內長途與國際電話業務是屬於利潤比較高的部分,因此在利潤的誘因下,這部分的業務就比較會吸引新業者進入。而且不管是中華電信或者是其他新固網業者的市話用戶,各業者都可利用撥號轉接的方式從事此部分業務,對於新業者而言進入障礙較低。所以短期內國內長途與國際電話業務將成為各項業務中競爭最為激烈的項目,資費的下跌也將最為明顯。
固網業務成長的來源 - 數據業務
由於數據業務為未來固網業務成長的來源,因此專線與寬頻接取業務勢必成為業者推廣重點。在專線出租業務方面,因為客戶目標較為明確,加上各家新固網業者背後都集結了龐大的企業股東群,因此專線出租業務上為短期內新股網業者比較容易推動的數據業務項目。
在寬頻接取業務上,雖然目前各業者仍沒有辦法提供充分的ADSL電路服務,但是為取得寬頻接取市場先機,預期各業者仍將以ISP的型態,透過中華電信的網路推廣ADSL服務,未來等到自身網路建置完成再轉到自己的網路下運作。所以為早日取得用戶規模,新固網業者挾其雄厚的資金實力,合併現有ISP業者將是最快的方法。此外為提供網路用戶更多元的內容服務,預期未來電信業者與網路內容業者也會形成更密切的合作關係。
網路服務生態大變革
除了扮演最終消費者的企業與非企業用戶,因為新固網業著的加入享受更低廉而多樣化的電信服務,隨著中華電信獨佔時代的結束,過去藉由中華電信網路營運的網路業者生態也將產生衝擊。前面提到新固網業者將採取合併現有ISP業者來達到快速擴充網路用戶規模,因此首先面臨衝擊的恐怕就是ISP業者了。
ISP狹縫中求生存
目前多數的ISP業者仍以連線費為主要營收來源,而頻寬成本仍掌握在第一類電信業者手中,在進入成本與障礙不大,而獲利空間又小的經營環境下,面對各家擁有頻寬資源,無須依賴ISP服務獲利的固網業者的強力競爭,未來生存空間恐怕越來越狹隘。
以目前狀況而言,拓展用戶基礎為各家新固網業者的營運重點,因此對於新固網業者而言,擁有用戶數量較多的ISP業者仍具備相當價值,為現階段固網業者樂於收購的對象。未來未能與固網公司結合的獨立經營ISP業者在欠缺差異性利基的狀況下,將有被市場淘汰之虞。
IDC進入門檻高,衝擊較小
其次較受人注目的就是網路資料中心(IDC)所受的衝擊。相對於純粹的ISP業者,IDC業者主要的競爭力在於網管的技術,未來隨著網站後端管理外包及網站朝向mission critical應用發展的趨勢,Hostimg與Managed Service等加值服務的能力更是產業成長的關鍵。
由於IDC在機房、設備投入成本不低、技術層次也比較高,在存在較高的進入障礙情況下,預期即使新固網業者也加入產業的競爭,仍不會導致獨立的IDC業者經營困境。
整體而言預期將有三種類型的IDC業者將具備較強的競爭力。其一為具備網路基礎建設及擁有用戶優勢的電信業者,包括中華電信旗下Hinet以及未來三家新固網業者。其二為具備資訊技術背景以及得到跨國IDC業者策略聯盟機會較大的IT大廠,例如宏碁集團旗下的安碁。其三為具備開發市場較早,同時行銷策略表現較佔優勢的領先進入業者,例如英普達。
結論
整體而言,不管是一般民眾、企業,或者是身處網路世界中與固網事業息息相關的網路業者,三家民營業者的開台勢必對於民眾生活與業者經營的環境產生極大的衝擊。短期內更便宜的長途與國際電話是立即可見的,而在業者積極建設下,台灣網路的寬頻建設也將更早落實。
在新興固網業者的崛起加上網路泡沫的破滅,預期整個網路產業因將出現重整,欠缺特殊利基以及競爭障礙的ISP業者將走向與電信業者靠攏之路。而IDC業者憑藉著網管技術的優勢以及加值服務的推出,即使是面臨固網業者的競爭,獨立業者仍有成長空間。而對於電信業者而言,或許現階段仍只扮演著傳統電信業者的角色,但是在數據網路的世界中,眾多的交易行為都將透過電信業者所擁有的頻寬中進行,這其中所代表龐大的「通路」商機,恐怕才是未來電信產業驚人的成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