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富士通半導體推出能源採集電源管理IC產品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13年05月1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464】

香港商富士通半導體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今日宣佈,針對能源採集應用推出兩款全新電源管理IC產品MB39C811 DC/DC降壓轉換器與MB39C831 DC/DC升壓轉換器,預定今年六月開始為客戶提供樣品。

  能源採集是將四周環境釋放出的微小未利用能源(如:光和震盪)轉換為電能的過程。在無線感測網路應用中,所採集到的能源在每個感測器節點上都可作為電源使用,有助於打造低碳社會。而富士通這兩款全新電源管理IC在能源採集技術成功導入商用化的過程中皆扮演重要角色。

  MB39C811是全球首款僅使用一顆電源管理IC元件,即能同時採集光與震盪能源的晶片;其採用的超低功耗電路技術則是由富士通半導體和富士通實驗室聯合開發。這是一款效能極高的DC/DC降壓轉換器,內建低損耗橋式整流器,並擁有世界級的超低功耗運算效能,透過最佳化的電路設計,能在1.5μA靜態電流下以超低功耗運行,有助於在感測元件中成功開發無電池技術(圖二)。此外,MB39C811可配置8種不同輸出電壓,並提供高達100mA的輸出電流。

  同步整流DC/DC的MB39C831升壓轉換器則能自動偵測周圍環境變化,儲存從不同環境中採集的能源,並將之轉為電能。例如根據環境光源的變化來採集電能,或依環境溫度的變化來採收集熱能;另外也能從單節或多節太陽能電池以及熱電發電器獲取電力,有效地為鋰離子電池進行充電。MB39C831內建最大功率追蹤(MPPT)功能,可追蹤採集器中因光和溫度變動而改變的最大功率點,進而採集最大功率。MB39C831還具備保護功能,確保鋰電池充電安全。由於MB39C831的低壓電路設計,僅需0.35V即可啟動系統,適用於無線感測網路等大範圍的應用(圖三)。

  採用這兩款新產品不僅能加速無電池(battery-free)技術導入家庭與建築物中的能源管理,更可有助農場無線感測網路的發展,同時還可延長可攜式裝置的電池壽命。這兩款產品已被富士通集團認證為「超綠能」產品,相較於市場上的其他產品,擁有更優異的環境特性。

產品簡介

MB39C811-利用光和震盪採集能源的超低功耗降壓電源管理IC

1. 僅需1.5μA 的電流即可穩定地轉換輸出電壓

MB39C811藉由超低功耗的能源管理,可在系統待機期間有效降低功耗。

2. 同步利用光和震盪採集能源

MB39C811可同時管理太陽能電池和震盪能源採集元件(壓電元件和駐極體)的能源。

3. 透過雙橋式整流器採集二維震盪能源

MB39C811能追蹤自然界 (沿X軸方向,Y軸方向和Z軸方向) 發生的震盪,並在震盪元件中從2軸的方向採集能源,更能有效地利用能源。

MB39C831-利用光和熱採集能源的超低輸入升壓電源管理 IC

4. 透過最大功率追蹤(MPPT) 功能高效採集能源

對於太陽能電池和熱電發電器等能源採集器而言,為取得最大能源所需的輸出作業(電壓和電流值等)會因環境變化(如:光和溫度)而異。MPPT功能可自動追蹤最佳的運作值變化,並可因應變化調整輸出,進而大幅提高能源開採和供應的效率。

關鍵字: IC產品  富士通半導體 
相關產品
富士通半導體推出新版CGI Studio可支援OpenGL ES 3.0
富士通半導體推出150V耐電壓的GaN功率元件
富士通半導體獲得ARM big.LITTLE與Mali-T624技術授權
富士通半導體推出84款FM4系列32位元微控制器系列產品
富士通半導體擴充32位元車用微控制器產品陣容
  相關新聞
» 機器人進駐手術室 英國大學醫院引進機器人輔助關節置換
» 受惠物流、高階自駕需求 光達市場2029年產值估53.52億美元
» AI驅動龐大資料生成 將迎來下一波雲端儲存需求挑戰
» MIT研發機器蜂 有望實現人工授粉
» AI 助力解碼基因:預測疾病風險的利器
  相關文章
» CTIMES編輯群解析2025趨勢
» 雙臂協作機器人多元應用與創新商業模式
» 在邊緣部署單對乙太網
» Microchip Switchtec PCIe® Switches工程人員開發及管理的好幫手
» 半鑲嵌金屬化:後段製程的轉折點?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0.176.24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