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部和工业技术研究院四日发表发烧芯片等四十一项专利技术,邀集国内相关厂商共组生物芯片研发联盟,运用全新生物芯片制造技术平台,将生物芯片成本大幅调降九成,未来患者能准确的检测出感冒、伤寒、小儿麻痹等二十五种发烧病感染病源,也完成全球独一无二的「气动式微流体驱动组件」,大幅提高DNA检测精确度。
工研院新发表的「发烧芯片」,未来要检测发烧病原菌,只要一滴血,滴在全球首度研发出来的发烧芯片上,当天就可以知道菌种鉴定的结果。该产品技术,包括了方阵基因探针快速布放技术、发烧芯片及微流体芯片等,副院长李钟熙说,工研院近三年已研发出十六项四十一件生物芯片专利技术,而方阵探针快速布放技术,可使生物芯片生产速度提高一百倍以上,且生产成本不到十分之一,届时能使贵族化的生物芯片成为大量普及的产品。
但根据美国INFORMA预测,到二00五年全球生物芯片巿场会从现在的三亿七千万美元,成长到二十九亿美元。芯片旗舰公司,将可以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切入世界生物芯片巿场,提高生物芯片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经济部希望以工研院开发的一系列生物芯片技术,结合精密机械、信息软件、半导体、光学、化学材料、生物技术、医疗院所和创投基金共组生物芯片研发联盟,开发新的技术平台和应用技术。
方阵探针快速布放技术富前瞻性,发烧芯片的研发则更贴近大众生活,研发主持人张传雄指出,发烧芯片结合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迅速、准确筛检二十五种发烧病患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比起以往需三、五天等待检体结果,发烧芯片在效率、成本方面的优势相当明显。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机构和人员诊断的速度和精确度,甚至病患也可自行运用生物芯片诊断病情。
李钟熙针对发烧芯片的原理说,一般生物芯片上有许多点及轨迹,把血滴在芯片上,可能会造成临床上担心的交叉感染,但发烧芯片运用微流体芯片概念,结合气动式微流体驱动组件,用非接触,也就是气体推进的方式,驱动芯片内的血液,而发烧芯片锁定的二十五种疾病,在芯片上各有其定点,血流到哪些点,便可知道是哪些病原菌导致发烧。
张传雄表示,发烧芯片是全球首度针对发烧所研发完成的商业芯片,目前已和台大、荣总、三总多家医院讨论进行临床测试,未来可望作为大量血液筛检之用,并能监测菌种的抗药性。
不过要让发烧芯片普及化,关键还是在方阵探针快速布放技术,生物芯片计划主持人邱创泛指出,目前生物芯片质量不一,且价格极为昂贵,一片三万点的芯片约在五百至一千美元之间,若能有效运用方阵探针快速布放技术,芯片价格将降到一百至三百美元之间,有助生医研究人员大量开发新药,进而推展到基因类型判别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