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合併營收8090億台幣,比去年同期相較減少了19%,跟前年同期比呈現減少的情況,為三年半以來首次發生。對鴻海而言依存度最大的代工商品iPhone和iPad,也就是來自蘋果電腦的訂單比以往減少,鴻海今後要怎麼面對蘋果成長路線的界限,將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
郭台銘希望鴻海每年都要有15%的成長,今年或許有些難度。(圖:法新社) BigPic:596x355 |
鴻海自2009年以來,合併營收從近2兆台幣開始,以每年15%左右的成長率不斷地攀升,到去年已經成長到約3兆2千億台幣。今年因為蘋果是否能發表新產品、電腦的銷售量下滑、日幣貶值等影響,是否還能維持15%的成長率,令人抱著懷疑。
蘋果的iPhone智慧手機的熱銷情況,到了iPhone 5雖然還是很受市場歡迎,但也開始出現銷售放慢情況。由於南韓的三星電子不斷追趕,三星已經成為全球市占率最高的品牌。三星所採用的Android平台,由於該平台的開放性,在生產數量及售價上逐漸威脅封閉系統的iPhone。全球市場占有率往Android手機傾斜,對iPhone逐漸構成銷售屏障。
而這個屏障不僅影響蘋果電腦公司本身,製造端的鴻海也受到影響,成為鴻海今後維持集團獲益的一項隱憂。
鴻海總營收的四成來自為蘋果電腦代工,不過鴻海當然不是只有蘋果這一個客戶。另一個大客戶就是惠普(HP),惠普委託鴻海代工生產電腦,不過電腦的銷量如今已不如以往,在這一塊生意上,對鴻海的業績貢獻不斷在下滑。
勞力成本節節升高
收入減少,成本卻上升,是不是更令人擔心?
中國的勞動成本跟著經濟同時起飛,人事成本的增加同時壓迫著鴻海集團的收益。鴻海設在中國的蘋果生產線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的工廠,今年二月的新舊年交替時候,已不如往常一樣招募新的作業員,現有的線上作業員也不再像過去一樣超時加班,加班時間大幅減少。
代工生產事業受到委託代工客戶的訂單左右,而且代工事業的利潤不高,它原本就是一種透過接受大筆訂單、進行大量生產,來確保整體利益的事業。郭台銘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因此他也往他方發展,把腳跨進電子通路,可惜在這項生意面臨的競爭太過激烈,加上經營的know-how不足而有點受阻。中國和台灣的家電量販店在今年的3~4月期間已紛紛收起來。
期待透過資本合作與夏普共同展開新事業,雙方之間的協商陷入長時間的膠著,六月即將新上任的社長高橋興三甚至已經對外公開表示,與鴻海之間的協商已經終止。
眼下鴻海所期待的,仍然是能夠持續獲得來自蘋果與惠普的大量下單,以及Google委託代工生產的智慧眼鏡。即便如此,鴻海今後的成長性仍受懷疑,如果蘋果電腦方面沒有發表新產品,大量代工生產同一種商品的鴻海,獲益很難有所提升。今後要達到董事長郭台銘所說的:鴻海每年都要有15%的成長,或許有些難度。
從經濟面來看,日本今年在新首相安倍晉三的主導下,放手讓日幣貶值,許多原本對外委託代工的日本企業,紛紛收回日本國內生產,有人認為例如家電或IT等企業將生產從委外改成全部自己做的垂直整合事業可能會回復,畢竟過度依賴EMS,從而失掉自己生產的工廠,以及在生產上的創新能力,對家電或IT領域的企業而言,也是某一方面的損失。
(作者為CTIMES日本特派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