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Vicor針對2022年電力市場預測 超大規模資料中心將加速成長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22年03月05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5270】

預測1:快速處理巨量資料的需求將推動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成長

隨著處理器電流的增加,熱管理將是主要的挑戰。
隨著處理器電流的增加,熱管理將是主要的挑戰。

Emergen Research最近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22 年,全球超大規模計算市場將繼續在 2021 年約 1470 億美元的基礎上保持猛烈成長,預計到 2028 年,收入的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 27.4%。實現成長的重要推動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不斷成長的雲端運算工作負載、資料中心最佳化、社群媒體平台以及data-as-a-service資料即服務的出現。

高效能運算 (HPC) 主要有三種應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 (AI/ML)、超級電腦運算以及超大規模運算,每種應用都有一系列特定的需求。

AI/ML 的目標是透過巨量資料建立有意義的分析模型(即訓練),該項工作的完成必須是可預測、可重複和超低延遲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開發了專用處理器和運算系統,例如 Nvidia DGX 和 Cerebras CS-2 系統。之前,這些平台所使用的高效能處理器是採用 10nm 製程製造,現在它們正在向 7nm 甚至 5nm 製程發展。

這類處理器的核心電壓範圍在 0.8V 至 0.66V 之間,並且在穩態電流超過 1kA、峰值電流超過 2kA 時,並正逐漸接近 0.34V。

在如此高的電流下,供電在管理 I2R 損耗的過程中至關重要。而在接近負載的位置提供電流倍增器進行橫向供電,有助於降低 PDN 提升負載電流至500A,垂直供電則可進一步降低PDN將負載電流提升至 1kA 以上。

對於超大規模雲端運算資料中心,影響設計的兩個主要因素是總體擁有成本和電源使用效率。在機架中使用 48V 配電,不僅可縮小機架空間,而且還能使用可擴充的 48V 電池備援系統,其可消除大型不斷電供應系統。所有這一切都有助於提高機架密度,也就是說可提高運算容量、改善總體擁有成本。

預測 2:資料中心營運商仍會爭論選擇 AC 電源還是 DC 電源

DC 直流配電最重要的優勢包括可消除大型 AC-DC UPS 系統以及無需擔心運算負載分配的平衡等。但它也有其自己的缺點,比如除了少數高壓 DC 工程儲備人才外,沒有人能直接接觸高壓 DC 電源,以及為數不多能提供高壓 DC 生態系統元件(熔斷器和高功率斷開器等)的廠商。

現代資料中心最常用的方法是將三相 AC 電源引入建築物內,然後將其分成三路單相 AC 線路,該 AC 線路由其自己的 UPS 系統備份。這種架構不僅需要更高的前期基礎設施成本,而且還需要確保在三相之間均勻地分配工作負載。除此之外,還需要有有大量的人才儲備以及在執行大型資料中心專案方面擁有豐富專業技術的成熟供應商合作夥伴生態系統。值得注意的是,無論選擇 AC 配電,還是 DC 配電,最終所有電子負載都是基於低壓 DC 電源工作。因此,與典型 12V DC 配電相比,使用 48V DC 配電最佳化「最後一哩」應用,將帶來降低功耗的巨大優勢。此外,將 48V 直接轉換用於大電流 PoL(48V-PoL),還可進一步降低功耗,從而將顯著簡化熱管理過載問題。該組合在將大部分可用輸入電源用於提供高密度運算,以滿足更低總體擁有成本需求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鍵字: 資料中心  大數據  Vicor 
相關新聞
2024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廣納全台42校AI創意
Vicor高密度車規級電源模組實現電動車48V電源系統
NetApp高效能系統加速關鍵區塊儲存工作負載
Hitachi Vantara透過混合雲平台 改變企業管理和利用資料的方式
臺東大學與國衛院攜手 促進偏鄉與部落數位健康福祉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4.40.21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