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全專家表示,第一隻網際網路病毒於16年前即1988年11月2日午夜時分誕生,從此改變了網際網路安全的本質。當時由年僅23歲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Robert Tappan Morris將名為Morris的蠕蟲發佈到了當時還處於萌芽狀態的網際網路上。2個小時內,90行程式碼的「Morris蠕蟲」讓數千台運行Unix作業系統的VAX和Sun公司電腦系統發生超載,迫使系統管理員關閉網路連線,以阻止蠕蟲進一步傳播。
「Morris蠕蟲」當時只是研究計畫中的一部分,沒有什麼惡意目的,但它能夠自我複製。不幸的是,其中的一個bug使得它能夠多次感染同一台電腦系統,造成了數以千計的電腦系統當機。Morris為他的「研究」付出了代價,儘管沒有被監禁,卻被判處從事社區服務,並被處以10000 美元的罰款。
安全專家表示,16年前的網際網路還是一個封閉系統,只供科研和軍事機構使用。一旦它向公眾開放,成為目前的WWW,對安全的態度必須改變。Sophos澳洲公司資深技術顧問Sean Richmond表示,「自Morris蠕蟲事件後,網路和電腦系統之間通訊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他說,「當時,諸如"remote login"、"remote shell"、"remote copy "等命令被廣泛使用。只要能夠登入一台系統,就能夠存取其他系統,甚至都不需要提供密碼。人們之間彼此非常信任。」
網路管理專業廠商NetIQ 公司的副總裁兼產品經理Matt Dirck表示,現在與當時最大的不同之處是網路蠕蟲影響的用戶數量。他說,「Morris蠕蟲」只使得一些學術機構在時間上受到了損失,但諸如Blast等蠕蟲在現代網際網路上傳播時,它們影響了企業、政府部門的正常運轉,甚至學生都無法完成他們的家庭作業。在廣度和深度上,蠕蟲的影響都大大增加了,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大大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