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施耐德電機協助佈局智慧電網 加速實現全球能源轉型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418】

為實現永續、有彈性、高效靈活的未來電網潛力,法商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繼於2023年結束的杜拜COP28上呼籲能源決策者,應優先考慮數位升級,加速電網智慧化,以實現淨零目標。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的「歐洲電力能源展」(Enlit Europe 2023)上,施耐德電機也除了推出眾多創新技術外,並與電力業者齊聚,討論歐洲電力系統的變革性解決方案,指出全球過時的電網基礎設施將阻礙能源轉型。

施耐德電機呼籲台灣可加速布局智慧電網,透過持續強化電網韌性,以優化電力調度彈性,將有助於台灣加快邁向綠色低碳的永續未來
施耐德電機呼籲台灣可加速布局智慧電網,透過持續強化電網韌性,以優化電力調度彈性,將有助於台灣加快邁向綠色低碳的永續未來

尤其是隨著台灣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不斷提升,2023年風光瞬時發電有時甚至可突破800萬瓩,台灣更需要正視既有電網系統需強化韌性等問題,以優化電力調度彈性,而從提高電網系統的智慧化、自動化程度著手,將有助於台灣加速能源轉型、邁向綠色低碳的永續未來。

施耐德電機電力系統和服務部門執行副總裁Frederic Godemel表示:「能源轉型真正的挑戰是提高電網的輸出和效率,方法之一將是連接更多再生能源至電網,同時確保不會增加更多碳排放量。儘管我們已擁有實現此目標的互聯設備和軟體技術,但產業轉型至靈活、數位化電網的速度還不夠迅速。因此,施耐德電機期望政府和業界齊心展開升級行動,以避免未來面臨無法實現淨零目標的風險。」

施耐德電機近來也推出眾多創新技術,以幫助電力公司快速部署敏捷、數位化的電網,並為電力價值鏈中的所有參與者,提供更好的合作方式,包括:

1. RM AirSeT,於法國國家中壓配電網路的全新純淨空氣解決方案試行首款新一代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利用AirSeT純淨空氣技術可減少在中壓(MV)電氣設備中使用強效的六氟化硫(SF6)溫室氣體。在其認證過程中,由歐洲最大的配電網路營運商Enedis選擇施耐德電機作為法國網路變電站的SF6-free設備供應商之一。

2. EcoStruxure Microgrid Flex為業界首創,可標準化和簡化微電網配置,以加快部署速度,從而大幅縮短專案時間,將推廣至歐洲其他市場。

3. EcoStruxure Transformer Expert為易於部署的物聯網感測器和軟體分析服務,可協助監控油浸式變壓器的運作狀況,並藉此進行優化及維護。

4. EcoStruxure電力自動化系統,包括PowerLogic P7保護電驛及數位分身技術,透過最新EcoStruxure電力自動化系統工程和EcoStruxure系統管理工具,可協助創建跨生命週期的變電站虛擬顯示,從而實現更可靠的電網、降低維護成本、及優化電源管理。

基於雲端的全新EcoStruxure分散式能源(DERMS)現已可在Microsoft Azure 上使用,管理分散式能源(電動車、儲能和屋頂太陽能),以滿足快速增長的容量需求,並透過靈活的客戶旅程快速部署。

2024年1月施耐德法國總部發布的最新版EcoStruxure先進配電管理系統(ADMS)和EcoStruxure ArcFM,使得數位電網平台距離使用單一網路模型、融合、以資料為中心的架構又更近一步,將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並優化電網效率。

關鍵字: 智慧電網  施耐德電機 
相關新聞
施耐德電機響應星展銀行ESG Ready Program 為台灣打造減碳行動包
施耐德電機EcoStruxure IT DCIM方案率先取得資訊安全認證更高層級
台達展出智慧電網未來藍圖 搶先佈局All-in-One儲能系統
貿澤最新EIT技術系列探索永續智慧電網的技術創新
施耐德電機推出全新資料中心管理模型 聚焦永續淨零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感測器融合:增強自主移動機器人的導航能力和安全性
» 生成式AI為製造業員工賦能
» IEK CQM估製造業2025年成長6.48%
» 智慧建築的新力量:從智能化到綠色永續
» 實現AIoT生態系轉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6.17.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