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從新創看智慧家庭 客製與本土化為首要關鍵
 

【CTIMES/SmartAuto 姚嘉洋 報導】   2016年05月22日 星期日

瀏覽人次:【5458】

智慧家庭這個話題在科技產業早已行之有年,不管產業界所流行的主要話題為何,智慧家庭一詞仍然是各大科技公司所在意的課題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新創企業的風行,也有不少業者將目標鎖定在此一領域。

/news/2016/05/22/2344082250S.jpg

很多人對於新創企業的印象,大多都是二十至三十多歲的年輕人為主的族群居多,但在新創圈中,聯齊科技的背景就與其他業者有著頗大的差異。聯齊科技執行長顏哲淵表示,聯齊科技在創業之初,其成員主要都來自IC設計領域,而且都具備至少十年以上的業界經驗,所以也累積了不少業界人脈。在創業之初,不論是產品或是商業模式,整個團隊都在摸索當中,而在時代基金會的協助下,引入了不少資源,在互相激盪之下,歷經約莫一年多的時間,產品與商業模式才逐漸成形。

顏哲淵認為,過去有不少大公司想要在智慧家庭這個場域攻下其灘頭堡,但事實上,這些公司所打出的口號,就結果論來看,結果相當明顯。不論是半導體龍頭英特爾、作業系統大廠微軟、行動晶片大廠高通所打造的AllJoyn聯盟,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在智慧家庭市場取得領導地位,他分析,原因出在各個地區或是國家,其主要需求都不太相同,像是美國偏重安全、中國大陸偏重炫富,而歐洲市場十分重視居家照護,基於這樣的背景,若要真的打進市場,客製化與本土化,將是十分重要的關鍵,而這兩件事大多也只有具備彈性與快速反應特色的新創企業才做得到。

顏哲淵更談到,正因為智慧家庭具備客製化與本土化兩種特色,所以也很難一家業者通吃整個市場。但客觀來看,傳統大廠依然可以扮演標準制定的角色,而新創業者就肩負起服務當地市場的責任。舉例來說,你可能很難想像,美國傳統半導體大廠ADI,就有水位偵測的感測器方案,原因是因為美國境內有些地區時常發生淹水的情況,所以就必須提供這樣的方案給當地區域。

顏哲淵進一步指出,正因為聯齊科技屬於新創業者,規模並不算大,同時又要因應本土與客製兩大需求,從地區市場來看,聯齊科技所以採取的策略,就是與當地市場合作,由聯齊科技提供雲端、硬體、應用程式(App)與SDK(系統開發套件)等,由當地業者開發真正符合市場的產品,

目前聯齊科技在海外市場的選擇,先選擇了日本為優先,其合作對象,是日本第二類電信業者,聯齊科技所思考的課題,不僅是產品的銷售,而是如何與服務結合,顏哲淵不諱言,由於電信業者擁有龐大的使用者資料,所以結合巨量資料技術,所衍生的服務或是應用,的確有不小的想像空間。除了日本外,聯齊科技也準備前往法國與美國,與當地的電信或是服務業者洽談合作事宜。

事實上,國外諸多大型的電信業者早已經對智慧家庭有相當大的企圖心,只不過就市場現況而言,電信業者要打入智慧家庭應用,透過擴大服務以增進營收的目標,似乎都沒有達到。顏哲淵分析,電信業者沒有成功的原因在於,業者本身的心態過於本位主義,用賣方市場的角度,來讓消費者接受其產品,但如果這樣的產品沒有為消費者帶來價值,消費者根本不會買單,而聯齊科技所開發出來的軟硬體產品,具備高度的擴充能力,所以能與各種服務供應商配合。

顏哲淵表示,聯齊科技所開發出來的硬體產品,或許當地也有業者在作,但國外業者為何會找上聯齊科技,或許某種程度上,也是聯齊科技在硬體電路與設計的能力受到肯定,所以有了更多的合作機會。而聯齊科技也期許自已,期待每一年都能推出新的產品,來因應客戶需求,像是簡單的AI(人工智慧)預計就會在下一代產品中導入,也請大家拭目以待。

關鍵字: 智慧家庭  新創  人脈  聯齊科技 
相關新聞
經濟部助攻鏈結矽谷生態圈 新創募資訂單上看4億台幣
CES 2025:展5大 AI新創應用 國科會TTA率團爭取國際商機與人才
聯齊推需量預測型AI演算法 助企業提升再生能源使用率
經濟部率新創參加CES展 電動車與物聯網領域紛傳捷報
聯齊科技展出分散式能源方案 實績遍佈全日本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 共封裝光學(CPO)技術:數據傳輸的新紀元
» 高速數位訊號-跨域創新驅動力研討會
» 高級時尚的穿戴式設備
» 準備好迎接新興的汽車雷達衛星架構了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79.23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