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電子股中,宸鴻(TPK)無疑仍是一個資優生,其表現及市場策略則是觸控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在今(7)日舉行的上市滿兩周年法說會上,宸鴻公告本季稅後淨利約為新台幣30.3億元,較第二季成長了3.1億元,以實際的成績證實了即使掉了蘋果iPhone 5的大單,該公司仍然擁有穩健的獲利能力。
|
宸鴻財務長劉詩亮 BigPic:500x388 |
宸鴻財務長劉詩亮指出,今日宸鴻能交出這樣的成績單,很大的原因來自於該公司近兩年來持續進行的垂直整合及多元化策略。其中多元化策略包括產品組合、客戶及技術的多元化,以客戶多元化為例,在Q2時最大客戶(顯然是Apple)出貨即佔了72%,到了Q3已降至55%,未來的客戶組合則將會更多元。
在產品組合上,大尺寸產品佔宸鴻的營收比,由Q2的41%上升至Q3的54%,首次超過了小尺寸產品。這裏所謂的大尺寸產品,指得是平板、Ultrabook、NB的觸控面板應用,在上個月陸續上市的平板產品,包括iPad mini、Surface、Nexus 7、Kindle Fire HD等,都是指定宸鴻的觸控代工,預料在Q4的貢獻度會更明顯。
在技術方面,宸鴻技術長張恆耀指出觸控面板產業的兩大發展趨勢,即走向全貼合(Full Lamination)和單片玻璃(Single Glass)的觸控解決方案發展。其中全貼合因能提升透光率及影像解析度,帶來更好的顯示效果,因此已從高階智慧型手機的應用開始拓展到平板及Ultrabook/NB市場。劉詩亮也強調,由於貼合是宸鴻強項,雖毛利率最低,但對公司的回報卻最高,在產業趨勢推動下,未來將是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在更輕薄的訴求下,行動/可攜設備觸控方案採單片玻璃取代過去主流G/G的趨勢也很明顯。目前上市的iPad mini及Surface分別採用G/F/F及G/F的方案,宸鴻表示,那是因為OGS(先化強後切,強度較低)和TOL(先切後化強,強度較高)的產能先前還未開出,如今宸鴻經過一年的調整製程,目前良率已無問題,在經過客戶驗證後,預計明年可以陸續看到產品上市。
劉詩亮表示,那種單片玻璃方案會成為主流,目前仍無法斷定,明年應會看得更清楚,但因不同產品需求不同,未來一段時間內應會共同存在。至於市場演進到單片玻璃的世代,宸鴻對自己的優勢仍充滿信心。張恆耀指出,過去在G/G的世代中,宸鴻以貼合良率領先對手15%建立競爭門檻,如今對手雖追上來一些,但該公司在新世代的G/F貼合良率上目前仍能領先對手15%-20%的差距,門檻仍在存在。
最後,對於In-cell Touch的威脅,宸鴻承認一直是存在的,但目前問世的量產產品,在效能表現上仍難以與一般的觸控面板方案相提並論。張恆耀指出,In-cell最大的挑戰來自於雜訊干擾太嚴重,要讓市場接受,需先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