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COMPUTEX或是在公開展演場合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相當炫麗的投影技術,讓現場觀眾看得目不暇給,拍案叫絕。
|
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光電人機介面系統組陳文昭經理。攝影:姚嘉洋 |
大體上,一般普羅大眾所了解的投影技術,大致上可以分為環形、光雕與浮空影像技術等,至於市場上所聽到的「全息投影」技術,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光電人機介面系統組陳文昭經理直言,就技術層面來看,全息投影目前處在研發階段,從1962年開始便已有相關誤的討論與研究,但距離市場化相信還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要等,原因在於,全息投影在色彩與動態顯示的表現上還沒辦法有所突破,就算有辦法作到,在成像上也頂多約一張B4紙左右的大小。
陳文昭進一步談到,從周杰倫或是日本相當流行的初音未來所舉辦的演唱會,所採取的投影技術,就技術層面的定義來看,並不能算是全息投影,最多只能稱之為「浮空影像」(Floating Image),這種成像技術是利用投影機將光線打在半穿透兼具半反射的玻璃上,再加上遮蔽的效果的加乘,使得投射出來的影像宛如立體般的站在你我的面前。
陳文昭分析,其實立體影像成立的要素之一,就是必須要有「對照物」來襯脫主視覺,讓人的視覺產生遠近之別,進而造成近似於立體的「假像」,若拿掉對照物,將影像投射在一個完全黑暗的空間,就觀賞者的角度而言,就雷同於你坐在電影院觀看電影一樣的意思。
至於現階段各類的投影技術,在未來台灣還有什麼可以突破的地方,陳文昭認為,硬體層面已經相當成熟,反倒是在軟體與內容領域,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他強調,這類的投影技術已經被大量應用在文創或是建築應用上,也就是內容業者必須對文創或是建築領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投射出來的影像才能與主題相互輝映,此外,對於投影軟體的研究與開發,像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幾何校正,這類技術被常常用光雕投影上,如何在軟體層面有更大的突破,也是台灣業者必須要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