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導,上海交通大學芯片與系統研究中心日前宣布,該中心設計的中國自有DSP(數位訊號處理器)「漢芯一號」已經成功試產,該中心主任陳進教授在記者會上表示,DSP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中的應用廣泛,中國大陸每年需進口100億元人民幣左右的DSP晶片,漢芯一號的誕生可大量代替國外同類產品,市場前景相當廣闊。
漢芯一號為採用0.18微米製程生產的16位元DSP晶片,運算能力達到每秒2億次指令以上,主頻達到200MHZ;晶片從設計到生產的全部流程都由中國大陸當地的公司完成,其中上海交大負責設計、晶圓代工業者中芯國際負責生產。
陳進表示,目前只有美國、日本等少數國家擁有DSP晶片的核心技術,目前世界上DSP主要供應業者包括德儀(TI)、摩托羅拉(Motorola)等國際大廠,全球市佔率約佔80%左右,而漢芯一號的技術水準與德儀的中階產品相當。陳進表示,該中心預計能在較短的時間內開發出下一代產品,預計今年中就能完成24位元DSP的開發,並在年底實現32位元DSP的試產。
陳進並且表示,中國大陸已成為全球電子產品重要的製造基地,生產業者數量龐大,透過此次DSP「國產化」的實現,其未來發展前景相當看好。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張螯指出,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DSP應用市場,且每年增長速度很快,據估計2005年國內DSP的需求量將達30億美元,但目前大陸DSP完全依賴進口,漢芯一號晶片的問世將令大陸國內晶片產業的競爭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