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MIC日前指出,為落實臉部辨識技術,蘋果(Apple)自2009年起就投入相關技術的研發,2010年開始收購臉部辨識相關企業,至2017年為止,共收購七家與臉部辨識技術發展相關之公司。
|
/news/2017/10/30/2149093890S.jpg |
MIC表示,臉部辨識(Facial Recognition)的過程包括:透過影像擷取裝置擷取並輸入圖像;進行臉部偵測,識別描繪臉部的圖像區域,以確定人臉是否存在於圖像中;確認人臉存在後,則進一步的抽取臉部的特徵,並與資料庫中已知的人臉進行辨識比對,從而確認或識別輸入圖像中的個人身分。
一般來說,在臉部偵測段即做到良好的圖像處理,可降低後續辨識動作的運算量,以及提高臉部特徵辨識度。而臉部特徵量抽取的品質,很大程度決定後續辨識的效果。
而在應用方面,MIC指出,確認或識別他人身分的臉部辨識應用,稱為「身份認證」;除此之外,臉部辨識技術還可用以判斷臉部的各種屬性,如狀態、表情,乃至於情緒辨別,此稱為「屬性分析」。
然而,臉部辨識技術需要處理大量的圖像,計算量龐大,成為技術推廣的重要課題。
不過由於電腦運算效能提升,包括雲端運算進展,已逐漸改善運算上的課題。透過雲端運算,也可執行安全監控等需要處理大量圖像資訊的應用需求;在智慧型手機等智慧手持裝置上,執行如照片分類、個人身分認證等臉部辨識運算也變的更加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