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紐約時報18日的報導,19日由經濟日報吳國卿編譯刊出,各位可參考看看。
iPhone夢工廠…在台灣 面子夠嗆!進化通訊製造重鎮,鴻海廣達吃百萬部訂單。裡子雄厚!競爭力像八爪章魚,無懼大陸日本南韓夾殺。
每一部i-Phone背面都刻有這些字:「由蘋果在加州設計,在中國組裝」。其實蘋果應該再加上「在台灣製造」。
台灣公司不僅在製造蘋果iPhone上默默扮演重要角色,也製造各種行銷世界的通訊設備和下一代無線裝置。
蘋果並未透露合作的供應商,但根據台灣的報導,鴻海和廣達獲得生產數百萬部iPhone的訂單。其他台灣製造商也參與其中,提供用於高階手機的零件。
此外,台灣公司也生產蘋果的iPod和iMac,及Sony與微軟的遊戲主機。
台灣崛起成為通訊設備製造重鎮,歷經十年的轉型。除了鴻海和廣達外,原本就是全球最大電腦零件來源的台灣公司如仁寶電腦,也已跨入相關的新市場。
善於降低成本、迅速推出產品,和與顧客建立彈性的合作關係,已使台灣公司成為行動電話、智慧型電話、寬頻數據機、無線路由器、全球定位裝置、網路設備等產品的最大製造商。和別的國家一樣,台灣企業也把許多工廠遷到中國大陸。
台北麥格里證券電信分析師葛蘭特說:「i-Phone在台灣製造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蘋果筆記型電腦和iPod供應鏈原本就在台灣。這是自然的發展。」
大部分台灣公司屬於代工製造商,未以自有品牌行銷產品,但台灣的工業轉型成功,使台灣公司在低價大陸組裝業與日本、南韓高科技業者的夾擊下,仍能保持競爭力。
台灣製造商目前占有全球無線數據機87%市場、數位用戶迴路(DSL)數據機84%市場,及個人數位助理70%市場。在競爭激烈的行動電話領域,台灣公司去年生產12.4%的全球手機,高於2005年的9.8%。隨著索尼愛立信外包更多生產給台灣業者,這個比率還會再升高。
據資訊工業策進會統計,台灣公司去年生產315億美元的通訊設備,比2005年增加逾50%;預料到2010年,金額將達到460 億美元,將近台灣工業產值的四分之一,其中一大部分在大陸製造。
元大研究中心總經理賈繼良說:「手機實際上是迷你版的個人電腦,所以台灣順應變遷是很自然的發展。」
不過,轉型成功並非偶然。台灣政府藉稅務獎勵、提供低廉的土地供建廠,及挹注研究資金等方法,在引導企業跨入新市場扮演積極的角色。
眾多零件製造商集中在台灣,也便於聚集技術和工程師,以設計和組裝新產品。此外,台灣與中國大陸在文化、金融與後勤的緊密關係,也使台灣公司在大陸營運享有凌駕日本、南韓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優勢。
部分台灣公司嘗試降低代工營運的比率,以自有品牌跨入國際市場,但許多公司嚐到挫敗的經驗,例如從電腦大廠宏碁分割的BenQ,就是一個例子。
香港花旗集團執行董事楊應超說,台灣公司不會完全放棄代工事業,但將更著重於為逐漸增加委外生產的顧客,做更多設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