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價航空V Air(威航)與KKlabs宣布合作,透過iBeacon讓旅客可以用官方APP隨時查詢行李動態,而事實上,自蘋果推出iBeacon技術後,已經有多家航空業者相繼導入,藉此提升用戶體驗。除此之外,美國平台服務業者Shopkick也與各大百貨業者及零售商合作,透過iBeacon增加來客率,成為iBeacon應用的成功案例之一。
|
/news/2015/03/22/2340415160S.jpg |
2013年九月,蘋果發佈了iBeacon技術,期望透過室內定位技術,發展出更多應用。而經過一年多來的發展,不少團隊也研發出各種相關應用,包括商業行銷、觀光導覽、工廠自動化等。而去年的CES中,也導入了iBeacon,將參觀者導向固定攤位,這也意味iBeacon已越來越受到關注。
其中在商業行銷的部分,天奕科技總經理陳宗逸指出,iBeacon改變了商場與顧客的互動模式,讓店家能夠過即時推播訊息,增加與顧客間的互動性,進一步吸引人潮,而不再是由顧客單方面決定逛街方式。而美國Shopkick與日本的樂天紛紛與各大百貨業者及零售商達成合作,在其商場中部署iBeacon,成功刺激了顧客消費慾望。陳宗逸表示,Shopkick的成功之處在於透過獎勵機制,吸引顧客前往指定專櫃,並透過即時推播相關訊息,進一步增加顧客購買慾望。
然而儘管已經有不少案例證明iBeacon可行,但不少零售商及百貨業者仍對此應用有不少的疑慮,根據Gartner調查顯示,美國360萬間零售店中,目前只有不到1%的店家真正導入iBeacon,陳宗逸指出,主要原因有四個,第一是初期導入成本昂貴,除了iBeacon佈建費用之外,還有專屬APP的開發成本;第二,後期的維護以及APP行銷等成本昂貴;第三,iBeacon對於商場獲利的直接貢獻仍不明朗;第四,室內導航對於消費者是否必要。也因為這些原因影響之下,影響業者導入意願,陳宗逸表示,市場原本認為2014年是iBeacon發展元年,然而事實上,2013年不少廠商仍在觀望,今年才會是元年。
而面對業者的疑慮,陳宗逸認為,平台業者能夠解決上述問題。以天奕科技為例,其吸收了iBeacon佈建成本,並透過專屬APP,讓業者不需自行開發,而消費者也不需為了接收不同商場訊息,而安裝多個專用APP。除此之外,天奕科技也透過獎勵機制,以點數又因導客進店,並透過室內定位即時推播相關訊息,而未來也計畫提供大數據分析,藉此分析商場動線,陳宗逸指出,這樣的方式讓消費者獲得有用資訊與獎勵,商家得到人潮,而平台商則拿到服務費用創造了三贏的使用模式。而這樣的成功模式,未來也將拓展至更多地區,如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